选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
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评先挂钩;
不得统一组织免费试用等诱导家长和学生购买;
......
10月28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的出台,可以说为同学和老师们在校使用APP加上了一道“保险”,让教育app有了选用审核报备的机制。
近年来,教育APP在学生中间使用的非常广泛,给同学们带来学习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教育APP存在着过度娱乐化等问题,让人防不胜防。
如果说个人使用教育APP需要谨慎挑选,那么教育APP入校就更需要慎重。
“我们给孩子买一个思维学习类的APP,孩子每次看上面的视频,我都会跟着看。我觉得趣味性和知识性是最重要的,内容安全健康必须是底线。”一位丰台区的5年级家长透露,孩子用的教育类APP是他经过多方筛选、比较,最终确定的。“学校从来没推荐过也不统一要求孩子们用教育类APP。”
“孩子在课余时间会用一个学习类APP,主要是用于巩固数学知识。”一位东城区的高三学生家长陈女士说,学校没有给学生们推荐过教育类的APP。一般都是同学家长推荐或者孩子自己要求,“对于APP的内容质量,我们比较习惯选择‘大牌’机构的产品,平时也会跟孩子一起看上面的视频或者直播,确保没有不良的信息,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
说完了对待教育APP入校所应持的态度,咱们再回来看看《细则》的内容。《细则》内容覆盖非常丰富,包括了教育APP定义、选用制度、评议推荐制度、退出机制、监督管理等内容。圆桌梳理了大家最为关心的教育APP入校选用制度,8个重点往下看:
1、教育APP选用要坚持“选必严审”的原则。明确要求,各区教委负责组织、指导所属各级各类学校和单位做好教育APP选用管理工作,各市属高校、直属单位负责组织、指导所属各级院、系和内设部门(机构)做好教育APP选用管理工作。
2、各区教委、市属高校和直属单位要坚持“非必要、不选用”原则,从严选用,控制数量。
3、拟选用的教育APP必须经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平台审核备案,凡未通过教育部备案的,一律不得选用。
4、自主开发、自主选用和上级部门要求使用的教育APP均需进行使用者备案。
5、教育APP在拟定选用之前必须进行区教委和其各校,市属高校和其各院(系),直属单位和其各内设部门(机构)两级严审,并向市教委备案。
6、教育APP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符合“双减”政策规定,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所提供的内容不得有消极信息、不良信息,不得出现游戏链接和广告等。
7、选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借家委会名义组织家长购买;不得要求家长直接与相关企业对接,变相强制购买;不得统一组织免费试用等诱导家长和学生购买;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信息;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评先挂钩。
8、对要求统一使用和大范围采集个人信息的教育APP,除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学校、师生和教职工人身安全的以外,应在履行审查程序的基础上,充分征求用户意见。采集人脸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教育APP,应在上述要求基础上组织科学性、伦理性、安全性论证。
在明确选用制度的同时,《细则》也公布了教育APP使用的监管制度,明确提到每半年动态公布教育APP黑白名单。具体如下:
1、市教委对全市教育APP备案情况进行检查,定期通报教育APP备案工作进展。同时,将教育APP备案情况纳入网络安全责任制等相关考核评价,对备案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相关单位予以约谈。
2、市教委在官方网站建立公示专栏,每半年动态公布教育APP黑白名单。及时公示核验通过的教育APP及其提供者,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整改或拒不整改列入黑名单的,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3、各区教委、市属高校、直属单位要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和机制,明确责任部门,落实责任人,定期开展检查和日常监测,发现应备案未备案、超标超范围使用、违规收费、虚假违法广告、信息泄露等违法违规情况,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向社会公布热线电话,及时受理有关师生、家长对教育APP问题线索的反馈,妥善处置相关问题。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