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家长如何提升与孩子沟通的能力?
2024-10-28 16:40:50
教育圆桌

家长提问:

我家孩子今年13岁,放学回家经常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问什么也不愿意说,拒绝与我们沟通。小学时偶尔也出现类似情况,但那会儿我们给她讲道理,她还能听进去,也会按照要求去做。自上初中以来,孩子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我们根本无法跟她沟通,我们也很担心她,但不知道该怎么办?

专家观点

首都师大附中大兴北校区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石娟:

根据调查,孩子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有时孩子只想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不希望家长给出很多建议;孩子希望与家长聊一些学习以外的话题,不想让家长总盯着自己的学习成绩;孩子希望家长能听自己把话说完,而不是心不在焉、随意打断、指责、命令、讲道理等。长久下来,使得孩子更不愿向家长敞开心扉,慢慢地关闭了自己的“心门”。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慢慢打开孩子的“心门”呢?不妨以主动提升我们与孩子的沟通能力为切入点,进而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构建幸福的家庭氛围。

首先,家长要学会同理心的沟通技能。沟通是倾听的艺术,善于运用同理心是家长与孩子增加亲密度、赢得信任的重要能力。向家长推荐高效的3F倾听,不仅能听到事实(Fact),还要听到情绪(Feel)和情绪背后的意图(Focus)。例如,倾听事实,即不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固定的观念评判孩子,只倾听原本的客观事实;倾听情绪、感受,即通过语音、语调以及肢体语言感知孩子目前处于什么样的情绪。这样,家长就能真正进入孩子的主观世界,感受他们的悲伤、喜悦、焦虑、恐惧等情绪,并了解他们情绪背后的真正意图与期待。

其次,家长要掌握有效的肢体表达技能。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55/38/7沟通定律指出:“55%的沟通效果来自肢体语言,38%来自声音(语调、音量和语速),只有7%是来自实际说的内容。”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多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点头,表示赞同和欣赏;多对孩子挑战难题、战胜挫折时表现出来的耐心与勇气送上微笑与鼓励;多对孩子经历失败、受挫时给予温暖的拥抱与支持。

最后,家长要运用积极语言的鼓励技能。积极语言可以激发一个人的积极情绪,促使个体关注美好的生活,促进美德、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为家长提供“禁说、不说、少说、多说、总说”等五个语言层次,供家长借鉴。禁说“不理你、滚出去、抽你、打死你、别念书了、别上学了”等这些剥夺爱和归属的语言;不说“讨厌、烦人、笨、傻、窝囊、马虎、浮躁、狡辩”等批评、打击、降低自尊的负向语言;少说“不行、不好、没长性、没出息、不听话、不学好、不努力、不求上进、不认真、不专心、不争气、没救了、没机会、别解释、别找理由”等这些误解、制止、否定、不相信他人的“NO”语言;多说“行、好、是、对、可以、试试、能做、会成功”等这些正向肯定、尊重、理解、提出建议的让人感到有希望的语言;总说“我同意、我欣赏、我尊重、我期待、我相信、我理解、有道理、有新意、有收获、有希望、有提高、有进步、是有原因的”等激励、赞赏、促进自我实现的语言。

总之,希望家长善于运用3F高效倾听,温暖支持的肢体语言,肯定、欣赏的积极语言,提升沟通能力,使亲子沟通更顺畅,亲子关系更和谐,家庭氛围更温馨。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