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是生命的“氧气中转站”,每天将空气中的氧气输送至血液,并将废气排出体外。然而,这么重要的生命通道,却经常被堵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第四大死亡原因。而在所有癌症当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高居前列。
这两个疾病的共同点都是因长期炎症刺激和组织损伤,引起气道狭窄、肺泡壁破坏,最终造成肺部通道被堵住,使人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等问题。
那么,好好的肺怎么会生病?哪些行为会给肺添堵?今天就来好好研究研究。
好好的肺,
究竟是怎样被“堵”死的?
虽然肺部看似坚韧,能承受大气和呼吸的压力,但很多日常习惯正悄悄侵蚀着这一器官。
首先,在伤肺的行为,吸烟无疑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
烟草燃烧会产生化合物 7000 多种,其中有害物超过 100,明确致癌物多达 69 种。当吸烟者吸入这些有害烟雾时,就会刺激气道并破坏纤毛,导致黏液堆积,肺部变得“堵塞”,久而久之就会增加肺损伤风险。
在肺癌方面,目前普遍的观点是,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每天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肺癌的发病率越高。
而在任何年龄段戒烟都不晚!尤其是年轻时戒烟,可以显著降低由血管、呼吸系统和肿瘤疾病引起的超额死亡风险。
在所有年龄人群中,与持续吸烟相比,即便戒烟少于 3 年也可能延长 5 年寿命,而戒烟 10 年或更长时间则可以延迟 10 年左右寿命,使其生存情况接近从不吸烟者。
其次,室内外空气污染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长期吸入雾霾、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也可能会降低肺部的清理能力,增加慢性炎症、哮喘甚至癌症的风险。
此外,经常吸入厨房油烟也容易对肺造成损伤。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就指出,炒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厨房油烟可导致DNA 损伤甚至细胞癌变,这是中国非吸烟女性患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而在一些特定人群中,职业暴露是肺损伤的重要诱因。
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或暴露于各种有害物质,例如石棉、硅尘、煤尘等化学物质、粉尘和有害气体,都可能引发炎症反应,继而损伤肺组织,最终导致肺纤维化、肺癌等病变。
数据显示,在 2019-2020 年间,我国≥40 岁人群的 71023 人中,职业粉尘或有害气体的暴露率达33.8%。相比 2014-2015 年,这个数值虽有所下降,但仍有约 1/3 的人群有职业暴露的风险,且其中采取防护的比例不到50%。
做好 3 件事,肺会谢谢你
1.定期筛查
对于慢阻肺患者,建议 40 岁以上、经常吸烟(包括二手烟)和暴露在空气污染环境、有家族史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肺功能筛查。
而对于肺癌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 版)》,45 岁之后是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建议从 45 岁开始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
筛查的间隔时间建议为 1 年,结果正常的,建议每 1-2 年继续筛查,但不推荐间隔时间>2 年。
2.及时治疗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药物,能帮助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和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有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史和(或)≥2 次/年中度急性加重病史的,则建议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
根据《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对于早期肺癌,手术切除肿瘤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可能还会结合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
高危患者可能身体无法承受手术,则建议先进行其他局部治疗方式,如立体定向放疗、冷冻和射频消融等。
3.避免接触危险因素
除了定期筛查外,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这几点,相关肺病的发生率或者可以大大降低。
肺是我们的“生命之息”,很多肺病都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定期体检、少抽烟、注意空气污染,把这些小事落实到行为上,养肺护肺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