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动植物生活在顺义?这一问题如今有了答案。5月22日,顺义区召开生态保护新闻发布会,发布顺义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最新结果。经调查,共统计有生态系统72种,共记录各类物种1254种,其中包括6个北京市新记录种、2个全国新记录种。
首次摸清全区生物多样性“家底”
2023年初,顺义区正式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工作。这是顺义区首次开展的全覆盖性本地调查。“此前相关部门也做过各行业的专项调查,但像这么系统地开展全区调查还是头一回。”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陈笛表示,此次调查围绕顺义区“一带三廊”全域绿色空间结构,选取了10个10公里见方的网格,包括潮白河生态功能带、浅山生态带、温榆河生态带关键生态节点。此次调查的范围也比较广泛,面向维管植物、苔藓植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鱼类、藻类、大型底栖、昆虫、鸟类、大型真菌共11个类群。
结果令人欣喜。调查发现,顺义区目前共有生态系统72种,其中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13种。共记录各类物种1254种,包括高等维管植物434种、苔藓28种、哺乳动物6种,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2种,鸟类131种,鱼类25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39种,藻类115种,大型真菌140种,昆虫329种。其中,有18种为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虽然本次调查并没有新增物种的出现,但是调查发现6个北京市新记录种,其中2个全国新记录种。同时多处发现记录了北方狭口蛙,这是一种有历史名录记载但近几年尚未被调查发现的物种。另外像长嘴鹬、长尾鸭这样的罕见物种也有发现。”陈笛表示,既有新纪录物种发现,也有罕见物种出现,说明顺义区的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2种蘑菇为全国首次发现
新纪录种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被记载过但未曾在本地区发现的物种。在此次顺义区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共发现6个北京新纪录种。其中包括大型真菌5个,分别为佛得角地星、厄尔托光柄菇、锈红粉褶菌、光滑耙齿菌、白垩白鬼伞,另外还有1个属于昆虫,为东方特蟋。
厄尔托光柄菇
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方涓涓向大家展示了前两个新记录种的照片:佛得角地星长得非常特别,它在未成熟时是球形,成熟后外包常向外反卷,乍一看像是“开花”了。而厄尔托光柄菇的外表则要平凡得多了,菌盖光滑且中心稍凹陷,仿佛是一个放大版的“图钉”。这两种蘑菇均是此次调查中收获的惊喜,不仅在顺义罕见,放眼全国同样难觅,是中国新记录种。
佛得角地星
成熟的佛得角地星
此外,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对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有一定指示作用的指示物种。例如淡水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蜻蜓目昆虫,调查人员在顺义多处水体周边调查到低斑蜻、黑丽翅蜻、长叶异志蟌等蜻蜓目昆虫,意味着这些地区水源和水生植物组合初步形成了较为自然生态环境,为蜻蜓目昆虫提供了相对适宜的繁殖、蜕皮和羽化环境。同时,对水质要求较高的鳑鲏、翘嘴鲌和中华青鳉等的出现,意味着顺义区主要河流湿地水体具有较好的水质。
“在一次鸟类调查中,我们还遇见了红脚隼集体围猎的壮观画面。”调查人员郝迎春分享了一个调查中的惊喜瞬间:由于斑翅蜻大爆发,漫天飞舞的蜻蜓吸引了11只红脚隼,它们聚集在天空中盘旋,形成了难得一见的“鹰柱”。而红脚隼属于鸟类中的猛禽,它们的出现,从侧面证明了顺义区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和健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食物链。
护好山区城市生物多样性重要纽带
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漫长艰巨又极其重要的事情。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就是开展保护的基石。
顺义区是连接山区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纽带,舞彩浅山是山区和平原区的过渡地带,潮白河和温榆河生态带是重要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在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陈笛介绍,舞彩浅山虽然面积占比不大,但依然是全区小型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未来生境保护恢复的重点区域;以潮白河生态带、温榆河生态带和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基础良好,是顺义区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持续性、稳定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其中。”陈笛表示,下一步,顺义区将建立健全区级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工作机制,开展重点保护物种和重点区域的长期监测,进一步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提升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