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李白的模样
2022-09-19 14:30:39
北京晚报

▌胡烟

李白长得什么样,我们都没见过。但看了梁楷这幅《李白行吟图》,怕是会相信,这就是李白的样子。

宋 梁楷 李白行吟图

在此之前,通过读诗,我们隐约能猜到李白的模样。他应该具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种深情;应该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样深谙浪漫;兴奋时,会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妄;偶尔,也会泛起愁绪,像“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般低回惆怅。

画李白,很多人借助于月亮、花和酒。对月畅饮、醉卧梅下,这些图式历代常见。回过头再看梁楷,显然比他们高出一大截。不借助任何场景道具,他只用最简练的笔墨,画最简单的动作——行吟。连李白诗里最常出现的道具——月亮,都给省了。千钧的压力,都集中在禅意的寥寥几笔。并且,情绪,还必须连贯。这样的画作,应该算得上妙手天成。

清代厉鹗著《南宋院画录》中有“画法始从梁楷变,观图犹喜墨如新,古来人物为高品,满眼烟云笔底春”,说的就是梁楷的“减笔画”特征。

如果说《泼墨仙人图》展现了梁楷用墨的绝技,那《李白行吟图》则又展现了其用笔之高妙。画中笔墨最重的部位,是最上方,诗仙充满“修道”意味的发型。最下方,还有一抹笔痕,象征云游的双脚。衣袂用淡墨,水气淋漓的,像被云雾打湿。李白的脚步,像是在云里飘,显示诗仙气度不凡。最妙的是,诗人额头,居然是大胆的方笔,这个意外的棱角,很能凸显个性。诗人目光炯炯,微微昂首。记得常见的杜甫像、屈原像,都是头仰得很高,很有一种“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清高。而眼前的李白,是淡然的,内心是超脱的。胡须散淡,向上微扬,很有意味。你很难琢磨出,他在想什么,甚至都不能确定,这个仰望的角度是否能看到月亮。这便是艺术的模糊,模糊的魅力。

有人评价这幅画“有清气”。我觉得妥帖。对画家而言,清气难得,因为往往越是着力,越不得力。不少画家刻意追求减笔的“清”,却又易跌入“轻”的陷阱。所以,他们宁愿繁复些,不露怯。

还有一层,清旷的意境,最适合李白。这样的表达方式,不能是杜甫,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沉郁;也不可能是苏东坡,几起几落徘徊于入世出世之间的复杂心态。这只能是李白,有些飘忽的天才诗人,自负地投入政治的怀抱,最终却成为皇权的弃子,但自始至终,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李白的人格,最突出的,是单纯。单纯得有些天真,有些幼稚,甚至有些可笑。极度的单纯,让自命不凡的“谪仙人”备受打击,却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和不朽诗篇。

《李白行吟图》,画出了这种单纯。这或许透露了作者梁楷与李白性情的共通。李白“谪仙人”的称号是贺知章给的,我猜,贺老如果看了梁楷的画,也一定会喜欢。

关于李白的长相,也有记载。据说,当年他的超级粉丝魏颢,追踪行迹飘忽的李白数千里,终于追上了。李白的形貌给了魏颢不小的冲击——“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飘逸的诗仙,眸子里闪耀着灵性的光芒。原来,李白的气度,最震撼人的,是他的眼神。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