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天津还有清代王爷坟?聊聊清代王爷的生死场
2022-08-30 16:58:03
北京晚报

▌高申

“天津还有清代王爷坟?我怎么记得王爷坟都在河北易县西陵,或者遵化东陵呢?北京城区的周边,也有西山的七王坟、九王坟,东郊的八王坟。怎么会把王爷坟迁到天津啊?”说这话的,是笔者在津门的一位多年好友。好友对历史人物不太关心,其实,在天津确实有着数量不少的王爷坟。其中的一些王爷,生前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还发挥过一些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天津的王爷坟集中在天津北部的蓟州区。说起天津的行政区域轮廓来,有点儿像一匹纵向卧蹄的天马,蓟州区位于天马的头部。这里既安葬着顺治帝最疼爱的儿子,也有曾经的太子之陵。这些清代的皇家子弟,为何“生于京师,葬于津门”?他们的生前与身后,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荣亲王 顺治帝最疼爱的儿子

承乾宫 故宫博物院供图

福全府旧址

古迹圈里一朋友曾经写过这样的一段话:世间知道荣亲王的人并不多,但要说起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故事,那很多人就耳熟能详了。是啊,董鄂妃乃是顺治帝的皇贵妃,也是最受顺治帝宠爱的女人。以此为证的,是董鄂妃为顺治帝生下皇四子的时候,顺治帝欣喜若狂,颁诏“此乃朕第一子”。为此,顺治帝还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大有要立为太子之意。可惜了皇帝的这份儿诚心,此后不久,只有三个月零十七天的皇四子连名字还没起,就不幸夭折。顺治帝大为悲痛,追封他为和硕荣亲王,并命钦天监在今蓟州区黄花山卜测吉地,建造荣亲王园寝。荣亲王园寝建造只用了四个月,包括地宫、宝顶、园寝门、享殿,宫门环以围墙,覆以绿色琉璃瓦,宫门外建立值班房、东西厢房,不建碑亭。

只活了三个多月的四皇子,生前究竟住在紫禁城的哪座宫室?是不是跟他的母亲董鄂妃一道居住呢?由于未查到相关的清宫档案文献,笔者只能先推测:按照清宫规矩,四皇子满月前与董鄂妃生活在一起,此后,有可能被宫中的嬷嬷抱去哺育。而董鄂妃又住在紫禁城内的哪座宫室呢?说法有二:永寿宫与承乾宫。永寿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承乾宫则是内廷东六宫之一。顺治十三年(1656),董鄂氏入宫,中秋节过后未久,便被晋封为皇贵妃。到了第二年,四皇子降生,他很有可能在这两座宫室中居住过。

荣亲王的二哥是裕亲王福全,他也被安葬在黄花山的区域内。据说,福全天生对皇位和权力没有多大兴趣,只想做一位“贤王”,所以他对于弟弟玄烨可谓是忠心耿耿。康熙二十九年(1690),福全出任抚远大将军,出击噶尔丹,为平叛作出重大贡献。康熙六年(1667)正月,福全受封裕亲王,入镶白旗。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病故,终年五十岁。

福全仅比康熙大一岁,兄弟俩感情很好。根据史料记载:福全自幼与康熙共同孝敬祖母孝庄文皇后,每次陪同祖母出游时,兄弟二人总是前引后扈,祖母病重时他俩又精心护理,直至孝庄文皇后去世。

福全死后,正出巡塞外的康熙皇帝急忙回宫,亲自祭奠。出殡时又亲往福全王府,恸哭不止。康熙帝又命御史罗占在黄花山为福全监造坟茔、建碑,规定除常年祭祀外,另有加祭。此外,康熙帝特命画工绘制一幅画,画中康熙帝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有手足同老之意。康熙帝以图诉衷肠,表示了对福全的思念之情。

福全在世时的裕亲王府邸,就位于北京东交民巷之中的台基厂。而今,这里已经寻找不到昔日王府的任何痕迹了。府邸的旧址,于“庚子国变”之后,曾被作为奥匈帝国驻华公使馆、奥地利驻华使馆、匈牙利驻华大使馆等使用。

裕亲王福全园寝就坐落在今蓟州区黄花山下,在黄花山六座清代王爷坟中,福全园寝居于正中,西边是纯靖亲王隆禧园寝,东边是理亲王允礽园寝,相距均不到一里。目前福全的墓园遗存中,有完整的螭首龟趺碑一通,但水盘仅剩下三分之一,雕刻倒也十分精美。其后建筑无存,原址有大量砖瓦碎片,以及柱础石若干,可以断定享殿的位置和规模。

理亲王允礽 多年的太子泡了汤

埋在天津域内的,除了顺治帝的子嗣外,还有康熙帝、乾隆帝的一些子嗣。其中,在热播剧《雍正王朝》中依次登场的康熙帝的皇长子允禔、皇次子允礽、皇十四子允禵,都被埋在津门大地之上。

允禔,这位在“九子夺嫡”中自成一派的大阿哥,因贵为皇长子却未被立作储君而心生不满。他狠毒地诅咒太子允礽,并妄图夺得太子位。在《雍正王朝》中,允禔是个眼高手低却异想天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厚脸皮王爷。

其实,允禔的形象,并没有《雍正王朝》中表现得那般油腻愚蠢。按照史料文献中的介绍,允禔不仅人长得帅,还十分能干,并且有一定战功。这样的外貌与行止,倒与电视剧《康熙大帝》中的皇长子更为吻合些。允禔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二月十四日,曾从征厄鲁特蒙古噶尔丹。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26岁的允禔被封为直郡王,但是,在立储之事上,他败给了二弟允礽。康熙四十七年(1708)十一月,允禔诅咒太子东窗事发,康熙皇帝震怒,直斥其为“乱臣贼子”,并将其长期幽闭,至雍正皇帝继位也没有得到宽赦。

雍正十二年(1734),62岁的允禔病逝,雍正皇帝命以贝子之礼安葬。其园寝规制较低,布瓦盖顶,不建碑亭。允禔的墓寝规模很小,应是黄花山六座王爷坟中最小者。

允禔的二弟,便是康熙帝两立两废的太子允礽了,他可是有清一代唯一被正式确立的储君。康熙五十一年(1712)十月,允礽再次被废黜。又过了十二年,允礽于雍正二年(1724)十二月病死,时年51岁。允礽死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并被安葬于黄花山理亲王园寝。

至于允礽在京的府邸位于何处,有些了解清史的朋友,会直接说“昌平区的郑家庄,也就是平西府”。其实,郑家庄的确有过一座理亲王府,只是该府的主人,并不是允礽,而是他的次子弘皙。允礽死后,雍正帝册封弘皙为理郡王。但雍正帝始终提防二哥一家,所以将弘皙迁至郑家庄。尽管如此,弘皙还是于雍正六年(1728)被晋封为亲王,以示雍正帝的宽仁。到了乾隆四年(1739),弘皙因“谋逆”获罪,被革去亲王爵位。他的王府,再也不能叫理亲王府了,于是被当地民众称作“弘皙府”。因地处昌平,人们又叫它“平皙府”,时间久了就叫成平西府了。平西府作为王府只存在了17年。而今王府没了,只剩下地名。

允礽毕竟是多年的太子,他的太子府究竟在哪里?其实,允礽的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紫禁城,他的“太子府”也在宫内。允礽的出生地,是在坤宁宫。他的童年时光,是与父皇一道在乾清宫里度过的。长大后,允礽住在毓庆宫。而位于故宫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的毓庆宫,正是康熙帝为储君所建。待允礽失去太子名位后,弘历在毓庆宫内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岁月。弘历成为乾隆帝之后,他的儿子颙琰又与兄弟子侄们居于此宫。颙琰长大后,曾迁往撷芳殿。但在乾隆六十年(1795)继位之后,颙琰(嘉庆帝)又迁回毓庆宫。到了晚清时期,同治、光绪、宣统三位皇帝都以毓庆宫作为读书的地方,光绪皇帝还曾在此居住。看来,毓庆宫就是清代唯一的“太子府”了。

如今的允礽园寝,坐落在荣亲王园寝以西,被一大片果园包围,基址虽有破坏,但仍可见柱础石等遗存。在享殿后有一小片芦苇塘,根据位置推测,正是允礽地宫的废坑。允礽园寝的螭首龟趺碑在当年翻整土地时被推倒砸毁掩埋,近年又被重新刨出来。在方形大坑里除一直躺倒的龟趺外,还有很多碑身碎片。

恒亲王允祺 明哲保身的皇五子

恒亲王府现存部分

在今蓟州区城乡结合部的东营房村北,有一片山地,这里埋葬着康熙帝的第五子允祺。

允祺比排行老四的胤禛只小两岁。胤禛生于1678年,而允祺则生于1680年。允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晋封为和硕恒亲王时,正值废太子允礽再度被确立为储君,与之同时被册封的,还有皇三子允祉与皇四子胤禛。此时的这三位皇子,还都是“太子党”的成员,只不过各有盘算而已。这种小算计,终于在三年之后将太子允礽二度扳倒。此后,允祺与胤禛之间的小联盟,便一直维持了下去。尽管比不得允祥那般受到雍正帝的信赖,但以“心性甚善,为人敦厚”著称的允祺,最后还是得以善终。他比“四哥”胤禛早死三年,其子袭亲王爵位,对未被册封为铁帽子王的恒亲王家族来说,已属莫大的恩典了。

若论这位得以善终的恒亲王“敦厚”与否,由于史料缺失,笔者无从考证,但有一节百思不得其解。胤禛曾命允祺给九弟允禟更名,终定为“赛思黑”(意为讨厌之人),似乎并不能体现允祺“敦厚”一面。然允祺毕生与政治为伍,也算是明哲保身之举。

找寻恒亲王府的遗迹,很少有人会钻进朝内大街那擎天柱一般的楼宇之内去一看究竟。恒亲王府邸位于烧酒胡同,然胡同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条名不副实的窄街,以及隐藏于一片竹林背后的恒亲王府。当然,如果不是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过道里穿越,该王府还是找寻不到。待我敲开恒亲王府的大门时,尚需等待一段时间,在出版局的管理人员问明来意且亲自接待之下,才可前前后后地观览了一番。

允祺之后,恒亲王府邸又被其家族后裔们居住87年之久。据说,恒亲王府的院落之中,曾有一个十分离奇的现象。夏季无论雨水有多大,地面皆无积水。多年后,在文保部门复建残存院落时,工人在埋设地下管道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位于院落正中位置的一个大坑。此坑内居然紧密排列着400多个无底的酒坛子。经文物专家查阅资料后得出结论:此乃旧时有助于雨水回灌地下的“渗井”。

而今的恒亲王府,所遗留的建筑并不太多。在1949年前后,此府尚存三路院落,规制尚且严整。历经了多年拆改之后,现存部分已然成了由56户居民占据着的大杂院。曾经的三路院落,最终只保留下西跨院的正房、东西耳房,以及东配房,余者皆已无存。而这24000平方米的两进院落,实乃王府的祠堂是也。其建筑面积,不过曾经王府面积的六分之一。在2003年成为市级文保单位之后,市政府曾将其作为“北京市文保计划”抢救的首个王府,且拨款将残余建筑重新修葺,随即交由新闻出版局管理使用。

恒亲王允祺所葬的钟灵山墓园,规模有些过于狭窄了。所以第二代恒亲王弘晊,只好另择园寝在今蓟州区穿芳峪乡果香峪村一带。此后,几乎历代恒亲王家族直系成员都葬在这处坟地里。

恂郡王允禵 留下一段历史公案

允禵被囚禁在景山寿皇殿 摄影:邓伟

于天津境内埋葬的,还有一位重量级的皇子。而这位皇子,居然能牵扯出一桩事关皇位大统的离奇公案:康熙帝到底“传位于四阿哥”还是“传位十四阿哥”。这里所说的十四阿哥,就是胤祯。由于他的名字与亲哥哥的名字发音一致,所以在雍正元年被改名为允禵。同样,雍正帝的其他弟兄们,都把“胤”改为“允”。

允禵与雍正帝胤禛都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儿子。允禵曾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可见他的个人能力确实超群。作为八爷党的核心人物,在八阿哥夺储无望后,允禵一度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因此,雍正登基后,允禵遭到了强劲的打击,最后被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去世后,乾隆帝继位不久,便下令释放十四叔允禵。乾隆二年(1737),允禵被封为奉恩辅国公,乾隆十二年(1747)封多罗贝勒,乾隆十三年(1748)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不过,这时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乾隆二十年(1755)允禵薨逝,年68岁。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允禵的恂郡王府邸位于西直门内大街的后半壁街,这座府邸于道光年间改成了寿庄公主府。待到光绪十四年(1888),此府又为成亲王后裔贝子毓橚之府。直至清朝灭亡,该府一直被叫做橚贝子府。但据一些资料中的说法,而今除了府邸西南角尚保存一段府墙及几棵松柏树之外,其余建筑均已无存。当我去后半壁街找寻遗迹时,竟然一无所获。甚至连当地的民众,都不知晓这里曾经有过王爷府邸。

允禵的园寝,则位于黄花山六座王爷坟的最西端,也就是石头营村东部后山。而今,允禵父子的两通墓碑尚且留存。允禵享殿尚存夯土基址,但殿后宝顶已不在,唯有月台夯土基址,月台之上有现在土坟一座。月台四周围绕松树数棵,园寝后墙基址也还在。

太子陵 清代唯一的太子陵园

除了康熙帝的皇子们以外,乾隆帝的若干子嗣,也被安葬于天津境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蓟州区朱华山的太子陵与十二贝勒永璂墓园了。

朱华山太子陵,又称端慧皇太子陵或“八仙陵”。在这座清代唯一的太子陵园内,埋葬的是乾隆皇帝所立太子永琏。永琏是由乾隆帝宠爱的孝贤皇后所生,于乾隆元年(1736)七月初二被密定为太子。然天不假年,到了乾隆三年(1738)十二月,永琏却因“偶感风寒”崩逝,年仅九岁。乾隆帝为此悲痛不已,用太子礼将永琏隆重下葬。

到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初八,36岁的孝贤皇后又生下了一个皇子,排行第七。乾隆帝大悦,为此皇子取名永琮。然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待次年腊月二十九,永琮因天花夭折,时年不满两周岁。永琮死后,同样被葬在端慧皇太子陵。继永琏、永琮之后,这座园寝又陆续葬入了乾隆帝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皇八女,总共有八位皇族贵胄。于是,当地人为这座墓园起了一个雅号,叫“八仙陵”。在这八位皇子皇女中,最大的八公主,也只有十一岁。最小的皇七子永琮,还不到两岁。即便将八个孩子的年龄加起来,也不满二十九岁。

这座园寝因为是为端慧皇太子建的,皇太子的身份要高于和硕亲王,所以园寝的规制很高。这座园寝的最特殊之处,是这八位皇子皇女分别葬在四处地宫内。端慧皇太子葬在正中地宫之中。皇七子永琮和皇九子、皇十子葬在东旁地宫内,皇七子居中,皇九子在左,皇十子在右。西旁地宫内,皇十三子居中,皇十四子在左,皇十六子居右。皇八女则葬在用砖砌的长方形天落池中,其位于园寝后院的东南角。此外,依照《朱华山下皇子皇女园寝》中的记载:这座园寝的特色,还在于这三座地宫之上不是各建一座宝顶,而是堆土成山,山的顶部并排堆出三个山头,中间的高,两侧的低,左右对称,整个山形就像笔架一样。这种坟丘的形状,不仅在清代绝无仅有,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今朱华山南被开辟成元宝山庄陵园,太子陵也被一同纳入公墓景区范畴。关于这座太子陵遗存情况,仅有三座长方形地宫废坑,其中西侧废坑因为种植果树毁坏较为严重。

这么小的皇子皇女,在他们生前是绝不会开府别居的。所以,紫禁城及帝后的其他居所,才是他们曾经的家。

比起永琏来,同为乾隆帝子嗣的永璂,其人生境遇就要落魄得多。两位皇子截然不同的境遇,源自乾隆帝对于他们母亲的不同态度。热播剧《还珠格格》里的那位歹毒皇后,其原型便是被乾隆废掉的皇后乌喇那拉氏,她便是永璂的母亲。尽管历史上的乌喇那拉皇后可能并不那么坏,但其不得宠是事实。古代宫中常常上演母以子贵或子以母贱的悲喜剧,乌喇那拉皇后为乾隆帝生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其中,永璟三岁便夭折,葬于太子陵,彼时的乌喇那拉氏还风光无限。但活到成年的永璂,却因母亲失宠的原因而不再受乾隆皇帝待见。

永璂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四月二十五寅时,而其母亲乌喇那拉皇后于乾隆三十年(1765)被废。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二十八丑时,永璂去世,年仅24岁。由于母亲的关系,永璂生前并未封爵,他的丧事按入八分公办理。乾隆四十二年(1777)九月二十卯时,永璂葬入太子陵西南侧单独修建的园寝。他的福晋病逝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七月中旬,同年九月初八也葬入了这座园寝。嘉庆四年(1799),嘉庆皇帝追封他的这位兄长为多罗贝勒。

因为永璂死时没有爵位,是按入八分公入葬的,所以他的园寝规制很低。不仅如此,有学者推测,在北京的永璂贝勒府,也不是他生前能够居住的。所谓的“永璂贝勒府”,位于西直门内大街路北,府门朝向西直门内大街,西起高井胡同,东接一片民宅至西章胡同,北面到永泰胡同。永璂去世后,由于没有子嗣,乾隆帝便指定皇十一子永瑆的第四个儿子锦偲作他的继子。再过去一些年,锦偲的后代获得了追赐给永璂的爵位,并一直延续下去。

而今的“永璂府邸”,除几棵古树外,其余的建筑都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部分资料由天津文保研究者刘德旺提供)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