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什么样的肝囊肿需要手术干预
2023-03-24 13:44:16
北京日报

在肝脏良性病变中,肝囊肿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它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前者多见于肝棘球蚴病,后者包括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及肿瘤性等几种情形。今天,我们来说说什么样的先天性肝囊肿需要治疗和如何治疗。

约两成患者会出现症状

在临床上,先天性肝囊肿可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和多囊肝病,前者包括单发、多发性肝囊肿,后者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变,常合并多囊肾。

先天性肝囊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肝囊肿起源于肝内迷走的胆管,是胚胎时期肝内迷走胆管或淋巴管因炎症或增生引起阻塞、管腔内容物潴留及发育障碍所致。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先天性肝囊肿是由后天性肝组织退行性改变引起的。

肝囊肿可始于任何年龄,但大多发生在20岁至50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4。它通常生长缓慢,病程长,可长期或终身无症状,多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主要临床表现因肝囊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肝囊肿是否压迫邻近器官、有无并发症而异。

约20%的肝囊肿患者会出现症状,主要有以下4种。

胃肠道症状 当肝囊肿增大,压迫胃、十二指肠和横结肠等腹腔脏器时,可使患者出现餐后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腹痛 巨大的肝囊肿可导致上腹部胀满、隐痛或轻度钝痛。如患者突发腹部剧痛,伴畏寒、发热,常提示有肝囊肿破裂、出血的可能,需尽快就医。

腹部包块 有些肝囊肿患者偶尔能自己触及腹部质地较韧的包块,包块可随呼吸上下移动。

皮肤和巩膜黄染 当肝囊肿生长过快并压迫肝门部附近的肝管或胆总管时,可引起患者轻度黄疸,如巩膜呈黄色、皮肤发黄、尿液颜色深黄等,或伴皮肤瘙痒。

诊断检查首选B超

由于肝囊肿是一种肝内良性病变,因此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与凝血功能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因此,诊断肝囊肿多采用影像学检查的方式,包括B型超声波检查(BU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其中,B超对肝囊肿的诊断准确、灵敏,操作简便、无创、费用低、可重复性高,是肝囊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在B超检查中,肝囊肿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包膜光滑完整,边界清晰。如肝内有多个囊肿,则诊断为多发性肝囊肿。

在CT检查中,典型的肝囊肿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水样密度影,边缘光滑锐利,边界清晰,囊壁极薄,增强扫描显示囊肿内容物及囊壁均无强化。如肝囊肿较大,边缘可见轻度分叶,囊内可有分隔,当肝囊肿压迫肝内胆管时,可出现局限性胆管扩张。

诊断肝囊肿一般不需要做MRI,除非是需要增强扫描病灶,确定其性质。

直径超5厘米可考虑微创

多发性肝囊肿和小而无症状的肝囊肿通常无需治疗,长期随访,观察其生长变化及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即可。当肝囊肿增大引起压迫症状,或发生破裂出血、感染、疑有恶变时,则需及时治疗。

近年来,肝囊肿的治疗方式逐渐由外科手术治疗转变为微创治疗,以两种微创方式为主。

一种是肝囊肿穿刺抽液硬化治疗,仅需一根细针即可完成操作,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易行,治疗后症状可在短期内消失或减轻,但有一定的复发率。这种微创方式利用硬化剂(如无水乙醇、聚桂醇)使肝囊肿内壁上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发生蛋白变性,失去分泌功能,同时刺激囊壁无菌性炎症增生,形成囊壁粘连,继而纤维化,从而促使囊肿内壁闭合、囊肿消失。具体来说,医生对患者实行局部麻醉,在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肝囊肿;抽净囊液后,向囊内注入硬化剂;嘱患者改变体位,使硬化剂均匀接触囊肿内壁;抽出硬化剂,拔除穿刺针,穿刺点皮肤覆盖无菌敷料并固定。

适应证 肝囊肿直径>5.0厘米;肝囊肿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肝囊肿合并感染。

禁忌证 患者有严重出血倾向与凝血机制障碍;乙醇过敏者;肝囊肿与胆管相通;肿瘤性囊肿;穿刺路径不能避开大血管、胆管等重要结构;患者状态差,不能配合完成治疗。

另一种是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适用于穿刺抽液硬化治疗不彻底、囊肿巨大、多次治疗及乙醇过敏者,对无癌变、出血及严重感染的肝囊肿预后较好。这种方式需要全身麻醉,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经穿刺套管置入腹腔镜手术器械。然后探查腹腔,找到肝囊肿后吸净囊液并切除部分囊肿壁,在囊肿内腔放置引流管,彻底止血。最后,缝合腹壁各穿刺孔,覆盖无菌敷料。

适应证 单发、单发多房型或多发单个体积较大肝囊肿;有明显症状,囊肿位置较浅,距被膜不超过1.0厘米;腹腔镜手术中发现的浅表囊肿。

禁忌证 交通性肝囊肿(指囊腔与肝内胆管系统连通的一类肝囊肿)和肿瘤性肝囊肿;囊肿位于右后叶或与膈肌之间广泛致密粘连;肝实质内囊肿,腹腔镜无法显露;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作者: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