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全球固体运载火箭新纪录!北京火箭街区飞出“世界之最”
2024-01-17 14:22:58
北京日报

2024年1月11日13时3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将搭载的云遥一号18~20星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引力一号火箭由东方空间公司自主研制,本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纪录刷新,同时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3倍,将助力我国卫星星座组网规模化建设。

太空资源“先到先得”,当前,卫星频轨资源日益紧张,提升火箭运载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主流卫星星座的单颗卫星重量大都在200至300公斤,拥有4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能实现一次任务完成半轨乃至全轨道的批量发射,高效组网。”东方空间联席首席执行官姚颂介绍,引力一号的起飞推力达6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5吨、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创下了世界纪录,也突破了长久困扰固体运载火箭的运力瓶颈,可支持百公斤级卫星“一箭30星”发射。

优化飞行时序,攻克多个助推器分离控制难题,提升可靠性;创新实现火箭全尺寸模态试验,将各种问题解决在地面;研发柔性充气式防护罩,保证火箭转运过程中有稳定的温湿度保障……东方空间公司火箭研发中心就位于经开区的“火箭街区”,在这里,100人的研发团队仅用了3年,通过千余次试验迭代,成功攻克了17项关键技术,其中多项为国内航天领域首创,推动引力一号首飞顺利完成。

“引力一号用小型火箭的身高,实现了中型火箭的运载能力。”东方空间联席首席执行官、引力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布向伟介绍,其中的秘诀在于,火箭采用了固固捆绑构型,芯级捆绑助推器能有效提升运载能力,但这也正是设计的难点之一。此前我国的商业火箭均为“光杆”构型,加装助推器会让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受到更严酷的气动影响,助推器分离的过程也会导致参数剧烈变化,这需要设计团队拥有极高的系统协同能力。

在提升运力的同时,引力一号还探索更高频次的发射模式。相比于受到工位资源限制的陆上发射,海上发射依托发射船,单船即可实现一周一次的发射任务,多船则能“多发齐射”。加之固体运载火箭可以提前贮存,发射前无需等待加注,让引力一号具备了24小时快速应急发射能力。“火箭拉到工位就能打,可以满足未来的空间救援等需求。”布向伟说。

与此同时,引力一号还是我国首个在海上发射的捆绑式火箭,技术难度更高。为适应海上发射,引力一号要在发射船上“扎马步”——与常见的“瘦高”型火箭不同,引力一号的外形很敦实,箭体总高30米,其重心位置则仅有约8米高,在海面不停晃动的条件下也能稳定发射。它还配备了一个“大头罩”,直径4.2米、高9.3米的整流罩是目前国内商业火箭中最大的一款,能容纳更多、更大体积的“乘客”。

姚颂介绍,本次首飞成功后,2024年引力一号计划再完成2次发射任务。目前,该公司还同步在研引力二号中大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计划今年内完成“蚱蜢跳”飞行试验,2025年底进行整箭一次性不回收状态首飞,后续进一步将运载能力提升至15至20吨。他表示,火箭运力的不断提升,将实现发射的规模效益,将每公斤单位发射成本降低至国际领先水平。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