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国承办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下简称北京世妇会),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妇女事业发展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我有幸参与1995北京世妇会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其后又参与了系列“北京+”纪念活动,亲历和见证这一国际妇女运动的里程碑事件,这是我职业生涯中难忘的记忆。
在我的知识体系中,北京世妇会《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所宣示的重要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搭建了我认识和理解中国妇女运动与国际妇女运动互鉴共融关系的桥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我对中国男女平等与妇女发展问题的认知和对未来的美好想象。
结缘深厚,始终在场
1995年4月,我在浙江调研期间,接到单位电话,让我速回北京参与北京世妇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办公室的工作。当时的工作虽然主要是值班,收集各方信息,服务于论坛的顺利召开,但我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和充实自己。特别是在怀柔龙山会议区工作的十几天,值班之余尽量抽空到隔壁的论坛会场观看、聆听、收集资料。
1995年9月4日,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开幕
在火热的论坛现场,我聆听到世界各地妇女对平等、发展、和平的执着与向往,在飞扬的文贴海报和鼎沸的游行队伍中,我感受到妇女的自由与开放,在各种声音交汇中,我充分体会着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无限魅力。
会后我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梳理,把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生殖健康的文件翻译收进《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国际观点与动向》一书,组织专家翻译了数篇报告收进《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国家报告集》。
之后组织或参与了“北京+”的系列研讨、宣讲活动,包括亚太地区区域性非政府妇女组织的纪念活动,参与了2005、2015、2019年妇女白皮书的写作、第二轮至第四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起草,参与三次《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执行情况非政府组织影子报告的写作,参与组织编写了1995-2005、2008、2013、2016版妇女绿皮书、《'95世妇会5周年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妇女研究十年:回应北京行动纲领(1995-2005)》《北京+15: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回眸与前瞻》等一系列以95+为时点的著作和文集,撰写了健康、脱贫、参政、就业等不同领域的进展回顾文章,组织了《中国妇运》相关栏目和新媒体专题宣传。
在北京世妇会及后续行动的参与中,我以《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框架为基垫,找到了更多的知识增长点,不断丰富自己对性别/妇女问题的认识,更能从国际视野看待中国妇女运动和国际妇女运动的关系,日益清晰地构建起关于中国妇女运动在国际妇女运动中独特地位和特殊贡献的认识框架,在职业探索中留下了印记深刻的一宗积累。
打开窗口,开拓视野
在北京世妇会之前,联合国于1975、1980、1985年分别在墨西哥城、哥本哈根和内罗毕召开了三次世妇会,确立了平等、发展与和平的主题和总目标。但是前三次世妇会无论是对于中国妇女运动,还是对改革开放后起步不久的中国妇女研究都影响甚微,二者基本上处于缺乏交集的两个平行轨道。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陈慕华(前排右三)出席北京世妇会并当选为大会主席
但北京世妇会的筹备和召开,为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新理念、新议题,打开了中国妇女连通世界的新窗口,打开了中国妇女研究与行动的新视野。正如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特别代表、联合国副秘书长伊斯马特·基塔尼在北京世妇会开幕式上代表加利的讲话所言:这次大会是联合国妇女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一系列全球会议的高潮,奠定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新时代。
北京世妇会的主题是“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次主题是“教育、健康和就业”。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达成促进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利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框架,为妇女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方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北京世妇会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组委会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右一为本文作者)
大会期间举办了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来自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组织的3.1万名妇女,包括中国代表5000名,举办了5000多场活动。“妇女权利即是人权”“妇女的问题不是妇女的问题”“用妇女的眼睛看世界”“用妇女的声音告诉世界”“用妇女的行动改造世界”“赋予妇女权力”等极具人文色彩和充满激情的声音,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关于妇女问题的认知和行动取向。
记得在1993年天津师大暑期培训第一次引进社会性别内容时,我们还是一头雾水。随着北京世妇会筹备的推进和顺利召开,社会性别主流化、针对妇女的暴力、妇女与贫困、妇女与健康、妇女与环境、妇女赋权、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等,已经在研究者心中扎根发芽,我们已经可以在新的领域与世界进行对话。
世妇会期间,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共主办了60场专题研讨会,35个展览,7场各民族文艺演出,40场与各国妇女的联谊活动,71次友好交流座谈,论坛和交流的议题之新、覆盖之广前所未有。
世妇会的召开既展示了中国妇女的新形象,交流了促进男女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的好经验,增加了与全球妇女的了解和沟通,推动中国妇女运动更深地融入国际妇女运动的滚滚洪流,同时也极大地开拓了妇女研究的视野,拓展了妇女工作的领域。
我在十几年主持或参与联合国人口基金社会性别宣传倡导、社会性别与生殖健康、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等项目的过程中,也把世妇会的精神融入其中,在倾听、辨析和回应中,让每一个项目、每一场活动真正成为自我赋能和赋权妇女的过程。
政府履责,成就斐然
男女事实的平等是20世纪政治上的大计划,北京世妇会就是要把这个伟大事业引进21世纪。《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要将性别观点纳入所有政策和方案制定,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妇女发展规划政策协调起来;要求各级政府、国际组织和机构作出承诺,确保性别观点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主流,即男女平等权利、平等责任、平等机会以及平等参与。
北京世妇会所宣示的精神,在世界催生了积极变化。在联合国系统,性别视角被纳入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各个领域。联合国要求各国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背景下审查《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执行情况,并与《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执行情况结合起来,进一步表明妇女问题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跨领域的全球性别平等议题,性别平等不仅是妇女运动的目标,而且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政府作为率先作出执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49个国家之一,在世妇会开幕式上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30年来,党和政府发扬北京世妇会精神,积极履行承诺,为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加速行动。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两次在联合国北京世妇会纪念大会上提出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我们党把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纳入党的施政纲领;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融入各领域各方面,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妇女儿童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妇联改革建设使桥梁纽带作用更牢固更紧密,广大妇女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半边天”重要作用,人生舞台愈益宽广。
中国执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取得的积极进展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妇女儿童领域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中国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经验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但环顾当今世界,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依然面临多重障碍,实现平等、发展、和平,力争不让任何一个妇女儿童掉队,依然需要世界各国恪守北京世妇会精神,把妇女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加速行动,使妇女目标成为2030年议程的早期收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