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期间,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火爆出圈,
成为了人尽皆知的AI工具。
新学期伊始,
不少老师发现,
学生们提交的寒假作业
充满了浓厚的“AI味”,
孩子们甚至扎堆交流
“如何用DeepSeek写作业”的秘笈。
当AI以“解题神器”姿态走到学生身边,
它到底是“帮手”还是“枪手”?
01
新学期正式开学了,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里,有不少学生尝试了借助AI辅助来完成作业。从小学的作文日记,到中学的数理化生,再难的作业,AI似乎都能“分分钟搞定”。不少家长表示,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的作业,有了AI帮忙很快就能写出答案。
“孩子把作文题目和要求‘喂’给AI,只用22秒,便生成了一篇作文。”
“出门到超市买个菜的工夫,孩子用AI完成了两套英语试卷。”
“DeepSeek帮助孩子‘深度思考’,数学作业已经‘无所不会’。”
“孩子把做不出来的数学题‘扔’给AI解答,大部分情况下,AI都能立马给出准确、详细的解答。”
学生们能迅速对AI工具有了认识了解并成功地进行简单的实践应用,这并不意外。老师家长担心的是如果孩子过度依赖AI,可能会导致思维能力的退化。
“我支持孩子利用AI答疑,提高学习效率,但也担心孩子频繁使用AI搜题,养成惰性思维,久而久之丧失思考能力。” 家长刘先生直言,AI给出的参考答案非常具体,孩子是参考思路还是直接抄答案,全靠自觉。
有老师表示,作业本应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如果用AI做题,写出的答案不符合学生当前水平,孩子可能会错过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辅导。
教育专家也提醒,这样的学习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知识碎片化”特征。对于正处在学习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要培养的是思维方式和逻辑建构能力,学会“思考”的过程远比获取“答案”更重要。以如此“投机取巧”的方式使用AI,相当于是在直接“抄答案”,看似是走了捷径,实则严重偏离了教育的目标,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养成“惰性”,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02
面对 “AI辅助学习”这样一个新兴事物,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它、使用它,让人工智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而不是应付作业的“枪手”?
“如果发现孩子在用AI写作业,家长可以先表扬,再讲道理引导。” 武汉市一初学苑学校语文教师吴丹认为,孩子会用AI,说明他善于利用工具,思维活跃,对新的技术很熟悉。“未来的孩子一定是会用AI的孩子,但家长一定要讲明白,AI只是辅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工具,不能为了‘赶作业’让渡了人的创造力。”
安徽铜陵市第四中学教师胡嫣表示,在中学课堂,AI应该被定位为工具和助手,不能替代学生写作业,同时有必要进行提醒和限制,以免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受到侵害。作为老师特别希望能够加强使用的限制,希望AI能够综合更多的学习资源,给孩子们提供解题思路、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帮助孩子们核对作业要点、纠正学习错误,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助手和老师。
“我们会与家长探讨AI应用,跟家长先达成一致,让家长正面引导孩子,告诉他们如何正确使用AI。此外,在小学高年级的常态课和跨学科学习中,老师会适时融入AI使用教学,进行‘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正确引导,孩子有了正确的使用体验,自然会迁移经验,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正向引导。”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副校长赵亚萍说道。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是不可逆的时代潮流,这决定了孩子们必然要接触和使用AI。如何避免孩子过度依赖AI,这需要家校共育,在日常生活和课堂中主动引导。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建议,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阶段,构建分龄分层的AI教学应用规范,并引入与学段适配的AI工具认证制度。要在教学中设计启发式交互模式,通过引导性提示和多元视角激发学生思考,避免AI工具直接解答。
03
在热议孩子们用AI写作业的现象时,似乎也更应该关注,为什么有的作业可以用AI轻轻松松地完成。不少作业强调的并非知识创新,而是知识记忆。后者正是AI工具的拿手好戏。以单纯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在强大的AI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AI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作业的价值,更需要再一次审视教育的本质。AI在改变孩子们学习的方式,也在改变教育者本身的角色、职能——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型,着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创新性。
完全“拒绝”AI绝非明智之举,让孩子学会负责任地使用AI才是当务之急。
去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知明确指出,要坚持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强调学用结合,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提升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
北京市教委等4部门也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提出面向全市大中小学推广AI学伴和AI导学应用;实现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学与学情分析、作业管理、答疑辅导等教学全场景应用。
如今,北京一些中小学开始尝试主动设置议题,将AI纳入作业范畴。
北京市第十二中附属实验小学在寒假作业中融入AI元素,以“京彩新春 智创未来”为主题,有梯度地设计了AI趣绘春节、AI乐探春节、AI智创春节、AI慧研春节四项任务,让不同年级的孩子可以自由选择。“鼓励AI技术尝试,倡导家长支持、学生主导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孩子们积累经验、提升素养、激发创造力的宝贵经历。”赵亚萍介绍。
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的一道五年级寒假作业题为“借助AI创作一副融合家人名字与祝福语的春联”。学校教学主任佟蕊说,这项作业目的是引导孩子们了解AI,并尝试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也在寒假作业中作出大胆尝试,面向学校科技社团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项“星际筑梦科考纪”AI创意作品征集的作业。学校信息科技教师杨娜表示,先从小范围的科技社团学生进行试点,通过提供资源和分享课程,看看孩子们学习使用AI工具的效果,后续再根据情况在更大范围的课堂上普及。
AI无疑是优质的学习工具,
如何发挥AI在学习中
辅助策划、创意支持等功能,
让AI成为提高学习质量的“帮手”,
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