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不一样的历史课
2023-05-24 16:06:57
北京日报

夏凡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

“中轴线历史看起来深奥晦涩,实则不然,它可以被看到、听到,甚至触摸到、品尝到。”—— 夏凡

听过夏凡讲课的都知道,他的课,和别人的不同。

擀面杖绑上木块做成小锤子,带孩子们玩起“夯土筑墙”的游戏;带一串糖葫芦,让7岁的小豆包们了解什么叫中轴对称;喝一碗豆汁儿,让大伙儿切身感受正阳门下的烟火气……您瞧出来没?别人大多只是讲,他却把大家的耳朵、眼睛、双手甚至嘴巴全部调动起来,沉浸式学习。

夏凡今年49岁,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跟着父亲串胡同、看展览、逛书店,是他最难忘的童年记忆。受到耕读传家的家庭氛围熏陶,夏凡从小就热爱文史,尤其对自己家乡北京的历史情有独钟。一直以来,夏凡痴迷于上网搜集各种与北京有关的历史影像,包括各种题材的老照片、各个时期的宫廷绘画、各种版本的北京地图等,并一头扎进故纸堆,潜心研究北京历史。

“研究历史我用的是笨办法。”夏凡坦言,自己研究的基础就是国内外图书馆、各个博物馆的官方资料、文献。从卷帙浩繁的资料中摘录整理、做读书笔记、归纳总结、梳理脉络,是他20多年来最日常的案头工作。这看起来十分辛劳、繁琐,夏凡却甘之如饴,“比如为了搞清紫禁城这个称谓的缘起,我从唐代白居易的诗中,明永乐、万历年间的史料中按图索骥,最终搞清了真正明确记载‘紫禁城’,是从万历时期开始的。寻找每一个细节的出处,这其实就像一个闯关游戏,其乐无穷。”

一边探究历史真相,夏凡也一边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写作就是另一种方式的总结。”夏凡认为,把各种研究放到一起,经过总结提炼,最后生发出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正因“板凳甘坐十年冷”,夏凡建立起一个近20万张图片、涵盖几十个门类的北京历史图库。利用业余时间,他还在线上、线下公益讲授中轴线、故宫、天坛、北京老城的历史知识,收获了一大批拥趸。

今年5月的一天,记者曾和40余名文史爱好者一道,现场倾听夏凡带来的“故宫公开课”公益课程。初夏,太阳已经开始发威,听众们“轻装上阵”,沿着故宫中路刚走半小时,就已是一脑门的汗。而夏凡却背着一个黑色的大包,走哪儿背哪儿。

原来,大背包里装的都是宝贝图册。从午门到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再到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几乎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能拿出若干张相关图片,既有少见的故宫老照片、老地图,也有夏凡自己制作的示意图、效果图等,他带着大家一路讲、一路看、一路互动。讲解不仅有太和殿、午门历史建筑与变迁,还有大吻、螭首、钉帽等故宫各处细节知识。他还带大家玩起“老砖寻字”的游戏,让历史被真切地感知。

来过故宫许多次,听众朱女士赞叹“不虚此行”,“我觉得每个人都能在夏老师的公开课中有收获,可能是在太和殿的建筑变迁上,也可能是在一个钉帽上。”

备受启发的不止普通爱好者。日常,夏凡坚持到中小学公益授课。课堂上年纪最小的,来自小学二年级。“二年级的小豆包,完全都不知道什么叫对称,更不知道什么叫中轴。”夏凡动起了脑筋,他带来了小朋友们爱吃的糖葫芦,把中轴线上的建筑比作一个个火红的山楂,孩子们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这样鲜活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扩印北京老地图,让孩子们寻找自己的家,认识北京老城;制作怪兽卡片、寻宝图,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寻找太和殿的龟、鹤,太和殿屋脊上的狻猊、押鱼、行什等,了解故宫古建;带孩子们搞测量实习,了解明城墙的城垛、金柱等。“原来历史这么有意思!”课毕,孩子们纷纷簇拥过来提问、互动,夏凡知道,“喜爱历史的小种子播下了。”

今年,中轴线申遗正在冲刺,夏凡研发的线上公益课堂“江山万里 星汉灿烂”也在讲授中,共有以中轴线为主题的25节课程。“中轴线申遗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这意味着不光我们研究者、爱好者要更深入地走近中轴线,普通人、小学生也要了解它、认识它。”夏凡说,历史中藏着这座城市的出处,藏着我们的来路,而孩子们是下一代、是未来,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历史带给未来,给孩子们心中播下喜爱中轴线的小种子。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