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儿童预防接种是保障健康、防控传染病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
疫苗如何保护孩子
从科学原理来看,疫苗接种通过模拟病原体入侵来“训练”免疫系统,使儿童体内产生特定抗体,以便在真正感染时能够迅速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例如,麻疹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能够阻断小儿麻痹症的传播,而百白破疫苗则可同时防控百日咳、白喉与破伤风。正是这些针对性强、效果突出的疫苗构成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屏障。
接种前后,这些细节别忽视
在实际接种过程中,家长需要关注疫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关注意事项。
接种前,家长要了解疫苗信息,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孩子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同时保持接种部位清洁。
接种后,一般须现场观察30分钟以排除急性不良反应,在日常护理中要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适当多休息、多饮水。如孩子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
有些情况下,儿童不宜接种疫苗。对于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的儿童、存在先天免疫缺陷或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在接种减毒活疫苗时需格外谨慎。此外,如有急性疾病、持续发热或严重感染,以及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等也要暂缓接种。对特定疫苗成分(如鸡蛋、酵母)过敏者,应遵医嘱调整接种方案。
接种疫苗后,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短暂发热、全身乏力、头痛或局部红肿疼痛。这些反应多在24~48小时内逐渐缓解。发热患儿应多休息、多饮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局部红肿则可在24~48小时内采用冷敷措施,每次15~20分钟,48小时后可考虑热敷。
接种时间如何安排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儿童接种疫苗有明确的接种程序和剂次要求。具体接种时间要求,家长可参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21年版)》。例如:乙肝疫苗在出生24小时内、1月龄和6月龄接种;卡介苗在出生2个月内完成接种;百白破疫苗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接种等。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