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针对体质健康测试中的薄弱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将实行弱项强健行动,强化学生上肢力量提升。在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中,引体向上是初中男生必考项目之一,常被视为检验上肢和核心力量的“试金石”。那么,该如何练习引体向上?体测时,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考试呢?今天,我就来给家长和学生支几招。
练习引体向上的好处真不少
促进骨骼肌肉发育 引体向上主要依靠背阔肌、肱二头肌和核心肌群协同发力,能有效增强上肢、肩背力量。初中生正处于骨骼快速生长期,规律的引体向上练习可刺激骨骼密度增加,改善肌肉协调性,为塑造良好体形奠定基础。
矫正体态问题 很多学生因久坐学习,常出现圆肩、驼背等不良体态。引体向上通过强化背部肌群,能拉伸脊柱、打开胸腔,帮助矫正含胸问题,塑造挺拔身姿。
提升心肺功能 持续完成多组引体向上,需要一定耐力支撑,在此过程中呼吸节奏与肌肉收缩的配合可增强心肺功能,同时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培养意志品质 引体向上对力量要求较高,练习过程需克服身体重量带来的阻力。长期坚持训练能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形成“突破自我”的积极心态。
制订分阶段训练计划
1.初级阶段目标
完成(0~1个)标准引体向上,掌握发力模式,增强背部和上肢力量。
悬垂训练:双手握杠悬挂,增强握力与肩背稳定性,10~30秒(5组),每组间歇1分钟。
斜身引体:在低杠下方仰卧,脚跟着地,通过手臂拉起身体,模拟引体向上发力模式,10次(5组),每组间歇1分钟。
悬垂摆动:直臂悬垂后,利用核心直腿收腹后摆腿,反复练习摆动,控制好身体,10次(5组),每组间歇1分钟。
弹力带辅助引体:将弹力带绕在单杠上,脚踩弹力带借力完成引体向上动作,15个(5组),每组间歇1分钟。
2.中级阶段目标
从1个提升至3~5个标准引体,提高动作效率。
离心训练:跳起至下巴过杠位置,缓慢下放身体(5秒以上),强化肌肉离心收缩能力,8次(5组),每组间歇1分钟。
金字塔组训练:每组次数先递增后递减(如2—4—6—4—2),组间休息1分钟,提升耐力。
窄距引体训练:双手与肩同宽,侧重肱二头肌,适合力量较弱时过渡,3~5次(5组),每组间歇1分钟。
3.进阶阶段目标
破极限(8个以上),高难度变式。
负重训练:佩戴负重腰带或书包增加阻力,每组减少次数、提高强度。5次(5组),每组间歇1分钟。
爆发力训练:尝试快速拉起身体,增强肌肉瞬时收缩能力。5次(5组),每组间歇30秒。
单臂辅助引体:用另一只手轻拉手腕,逐步过渡到单臂引体。3次(5组),每组间歇1分钟。
注意事项
1.训练前充分热身(如肩关节绕环、手腕拉伸),避免拉伤。
2.每周练习3~4次,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肌肉疲劳。
考试小妙招
1.考前充分热身,拉伸肩关节、手腕和背部。
2.力求动作标准,握距选择略宽于肩(约1.5倍肩宽),掌心向前正握,确保背阔肌主导发力。上拉时挺胸收腹,避免塌腰或蹬腿借力;下放时控制速度至手臂接近伸直。
3.控制呼吸节奏,上拉时呼气,下放时吸气,保持呼吸均匀,避免憋气导致体力快速流失。
4.合理分配体力,前5个动作可稍快完成,后续适当放慢节奏。在合规范围内,通过小幅摆动髋部(非大幅度甩腿)借力完成最后几个动作。
5. 提前熟悉场地,考前进行模拟测试,熟悉考试流程。上场前通过深呼吸缓解紧张情绪,专注动作本身而非计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