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暖暖地洗上一个热水澡确实舒服,但寒冷天气,是许多疾病的高发期,如果洗澡过于频繁,很可能带来健康隐患,尤其是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人。
这样洗澡偷走抗病力
广东省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黎家楼表示,冷天频繁洗澡易使人体内阳气外泄,导致抗病能力下降。
中医认为气候寒冷,人体腠理闭合,阳气内敛收藏,人们日常起居应无扰乎阳,无泄皮肤,使阳气不外泄,才符合冷天的养藏之道。若经常洗澡,可使腠理开泄,阳气外越,卫外功能失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寒湿等外邪容易趁机侵犯人体而致病。
因此,频繁洗澡可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着凉感冒,甚至引起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洗澡过多会打扰气血收藏,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肤腠理得不到气血温煦和滋养,特别是本身就气血亏虚的人,“血虚易生风生燥”,易引起皮肤瘙痒、起屑等。
当然,建议少洗澡不是不洗澡。天冷腠理闭合,人们出汗少,一周洗2~3次即可。
冷天宜少洗澡,可以适当泡脚,不但能解除疲劳、改善睡眠,而且可通过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和沟通全身经脉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和温养各脏腑组织功能,达到防病、提高机体抵御疾病能力的目的。
一份科学洗澡手册
建议收藏↓↓↓
1.室外回家不要马上洗
天冷的时候,不要直接进卫生间洗澡,应休息30分钟至1个小时,让身体逐渐暖起来后再洗。
2.洗澡前补充水分
准备约500毫升温水,用1小时左右喝完。洗完澡也应喝一些水,但不宜大口喝,以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少量多次饮水为宜。
3.太饱/饥饿不要洗澡
洗澡时,闷热环境会消耗人体部分能量,加上此时新陈代谢较快,导致人在洗澡时会出现饥饿感。如果没进餐就洗澡,易感到头晕、恶心。最好保持五六分饱的状态,但也不宜吃得过饱。
4.水温与体温相当
总的建议是“宜温不宜热”。也就是说,对皮肤最合适的选择是温水而不是热水。
这是因为热水会有一些风险,比如可能会剥夺皮肤的自然保护层,导致干燥和敏感。另外,太热的水也有烫伤皮肤的风险——并不是开水才会烫伤皮肤,热水接触皮肤时间长了后也会引起“低温烫伤”。
《中国皮肤清洁指南》也给出了具体的思路——洗澡的水温可以以皮肤体温为准,如果是夏季,可低于体温,如果是冬季则略高于体温。
具体来说,大概在 38~40℃ 会比较合适,42℃ 或以上就算有点热的了。
不过这不是绝对的,只适合大多数的人,因为:
·如果是泡澡,当身体大部分会浸没在水中,温度再降一点都觉得暖和;
·如果是淋浴,尤其是浴室本身很冷时,花洒的温水喷出来后,到皮肤的温度会降得比较快,可能需要稍微调高一点才能让自己觉得舒适;
·另外,不同人对温度的主观感受差别很大,这个温度对小部分人来说会冷得起鸡皮疙瘩。
5.控制洗澡时间
10~15分钟左右为宜,以免长时间处于封闭、不透气的环境,导致身体缺氧、供血不足。浴室要有通风设备,可用换气扇促进空气流通。
6.洗后做好保暖
洗完突然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骤然收缩,一定要把身上的水擦干,披上睡衣,待身体逐渐适应外面温度后再走出浴室。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