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因患有各种慢性病而不得不长期服用多种处方药。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几种常见慢性病应该如何安全用药。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治疗时应遵循缓慢、平稳降压的原则,使血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波动范围内。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选择对自己最适合、有效、耐受的药物。
为保持血压平稳,平日应按时按量规律服药,并经常用血压计监测血压。忽高忽低的血压反而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和肾损害等的发生风险。因病情变化需要调整抗高血压药的种类或剂量时,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根据自我感觉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更不能将别人用后反馈效果好的药直接拿来用。
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其中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摄盐过多、超重、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缺乏运动、性格暴躁等。所以,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否则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终身用药,不可自己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导致血糖波动。
如果使用胰岛素治疗,一定要特别注意生活起居和饮食规律,每天规律运动,药物注射时间、吃饭时间最好固定,以免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预防并发症。医学上至今仍无法根治糖尿病,所以不要轻信虚假广告,避免损失钱财的同时耽误病情。
血脂异常
调血脂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即使血脂达标了,也不能随便停药,因为一旦自行停用调血脂药,血脂指标还会再次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继续进展,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也会上升,因此调血脂药应坚持长期服用。
他汀类调血脂药是比较常用的一种,除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外,还可以稳定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塑血管、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消化道溃疡
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理作用、剂型等各不相同。因为药效受进食影响大,各类药物的服用时间就很关键。
1.抗酸药
如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等,可直接中和胃酸,一般应在餐前0.5~1小时或胃痛发作时服用。
2.抑酸药
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可在睡前或早晚饭后服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则在晨起或晚餐前0.5~1小时服用最佳。
3.抗幽门螺杆菌需要联合用药
对于质子泵抑制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对于胶体铋制剂,应在两餐之间服用;抗生素应根据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的消化道不适等情况,依据医嘱或药品说明书选择服用时间。
4. 胃黏膜保护剂
在两餐之间或睡前服用效果最佳。
失 眠
老年人容易失眠,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不良反应比较大的药物,需要经医生全面分析与评估后方可使用,切忌自行用药。
镇静催眠药的使用应按需、间断、足量给药,应从小剂量开始,达到有效剂量后不宜轻易调整。药物的疗程一般短于4周,超过4周的药物干预需要至少每个月到医院评估一次。
合理用药小贴士
1.老年人常有“一人多病、多药共用”的情况,导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建议将所有服用的药都记录在本子上,列出药品名称、用法用量、服药时间等。一方面,可避免多服、漏服、误服药物;另一方面,方便在不同科室就诊时给医生看,避免不同的医生开出作用相同的药品,也便于医生根据病情调整用药。
2.当看到或听到周围人用某种药物疗效好,或亲朋好友推荐某种治疗方法时,一定不要简单照搬他人的经验。人体存在着体质和病症的差异,尤其是患不同慢性病的老年人,情况更为复杂,更易产生用药安全风险。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