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反复检查书包、频繁洗手……孩子的强迫症该怎么破?
2025-05-13 16:14:05
学生健康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独特习惯。比如,睡前执着地将玩具按颜色排列整齐;出门时必须先迈出右脚;走路要踩着地砖缝隙……这些看似可爱的小癖好,多数情况下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小插曲,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失。

然而,有些时候,这些小习惯可能会悄悄“变脸”,发展成儿童强迫症,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困扰。

 

强迫症小怪兽的“魔法招式”

儿童强迫症就像一只调皮的小怪兽,会用两种“魔法招式”——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来捣乱。强迫观念是指反复闯入孩子意识的、无现实意义且违背自身意愿的思想、观念等,孩子明知没必要却无法摆脱,十分苦恼和焦虑。比如,有的孩子会反复思考“为什么1+1=2”“人为什么要睡觉”这类问题,即便知道没有实际意义,大脑却不受控制地一直思考。强迫怀疑也是儿童强迫症的常见表现,孩子会反复怀疑自己作业没写对、门窗没关好,就算刚检查过,内心还是充满不安。

强迫行为则是孩子为缓解强迫观念带来的焦虑,反复进行的行为或动作,最常见的是强迫检查。不少孩子睡前会反复检查书包,确认文具、书本是否带齐,哪怕已经检查过很多遍,仍然不放心。还有强迫洗涤,有些孩子过度担心手上有细菌,频繁洗手,甚至把手洗到发红、脱皮也停不下来。强迫计数的孩子,可能会对楼梯台阶、路边电线杆等反复计数,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小怪兽从哪里冒出来

这只强迫症小怪兽可不是凭空出现的。遗传因素、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创伤与压力,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家人间的相处模式,都可能是儿童强迫症产生的原因。这只小怪兽会带来很多麻烦。

学习成绩下滑

强迫症导致的行为和表现会大量消耗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堂上,当别的同学在专心听讲时,有强迫症的孩子却可能在脑海中反复纠结某个无意义的问题,或者担心自己的书本摆放得不整齐,根本无法专心学习,学习效率大幅降低,成绩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社交障碍

因为强迫症行为或观念,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刻意回避社交活动。比如,有强迫洗涤行为的孩子,可能怕别人觉得自己太“怪”,不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分享食物,逐渐变得孤僻,难以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情绪问题滋生

长期被强迫症困扰,孩子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维,内心充满无力感,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这种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让强迫症状更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打败小怪兽的“超能力”

如果孩子有强迫症,家长也不必过度担心,我们有很多“超能力”可以打败强迫症小怪兽。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式。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一旦发现孩子有强迫症倾向,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去看专业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医生会通过详细的问诊、心理测评等方式,准确评估孩子的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

心理治疗助力

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儿童强迫症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通过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强迫思维和行为是不合理的,引导他们改变思维模式,学会应对焦虑情绪的技巧。比如,当孩子出现强迫检查行为时,治疗师会逐步引导孩子减少检查次数,同时教给孩子深呼吸、放松肌肉等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

家庭支持至关重要

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关爱和支持,不要指责、批评孩子的强迫行为。日常生活中,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比如,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一起参加亲子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安全感。

儿童强迫症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早发现、早干预,用爱和专业的方法陪伴孩子,就一定能帮助他们走出强迫症的阴影,重新拥抱快乐、健康的生活。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