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陆婉珍:石化界的巾帼楷模
2023-05-23 16:03:18
中国妇女报

主持人: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石化界的巾帼楷模

陆婉珍(1924—2015),分析化学与石油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三八红旗手。

1924年9月,陆婉珍出生于天津塘沽。陆婉珍自幼与哥哥一起接受家庭教师的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1937年,她随家人迁往重庆,入重庆南开中学读初二。1939年,她考入该校高中部。

1942年,陆婉珍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1946年毕业后前往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一印染厂任技术员。1947年9月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49年硕士毕业后,她赴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知名化学家希斯勒教授。1951年,陆婉珍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随后,陆婉珍前往美国玉米产品精制公司研发中心分析部任研究员,从事冷水可溶性淀粉的分析工作。1955年,陆婉珍踏上了归国之旅。

回国后,陆婉珍和丈夫闵恩泽在石油工业部石油设计局工作。1956年,陆婉珍参与了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负责组建石油分析研究室。1958年,石油工业部石油科学研究院成立,陆婉珍任油品分析室主任。其间,她参与翻译出版了《石油烃化学》一书,发表了关于重整原料油组成分析的论文。1963年,石油科学研究院自行研制的催化重整催化剂在试验时发生了严重的催化剂失活,陆婉珍带领团队研究发现是砷中毒问题,并研发出了可以测定ppb级砷含量的分析方法。1964年,在我国自行设计的大庆炼油厂铂重整装置开工期间,她通过气相色谱图发现生产装置中存在漏点,找到了二甲苯干点不合格的原因,使“五朵金花”之一的铂重整炼油装置顺利投产。1978年,她被聘任为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批博士生导师,在科研的同时为研究院讲授近代物理分析技术、石油化学等研究生课程。

1979年,陆婉珍继续关注色谱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的动向。1985年,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陆婉珍组织完成了《中国原油的评价》的编写工作,填补了我国在原油评价领域的空白。1986年,陆婉珍领导并参与的“新型毛细管色谱材料的研制”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原油及其产品砷含量和盐含量分析方法和仪器”获1987年中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中国原油的评价”和“WC-1型砷分析仪”两项成果被列入国家科委成果公报。1991年,她参与指导的《石油化工分析方法(RIPP试验方法)》一书荣获1996年中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陆婉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当选院士之后,她并没有放松科研和育人工作,指导和参与研发的多个项目获得重要科技奖励。

陆婉珍是我国近红外光谱学科的领路人。1994年,陆婉珍决定组建一支近红外光谱分析团队,她独具慧眼地看到了这项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1999年,她主持研制的NIR-2000型实验室近红外光谱仪获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金奖。2013年,她在“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上荣获首届“中国色谱贡献奖”。2014年,陆婉珍捐出100万元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立“陆婉珍近红外光谱奖”,以促进和推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陆婉珍长期主持我国原油评价工作,建立了我国自主的原油评价体系,她还是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先驱。不仅如此,她还特别关心妇女事业,发表多篇文章,倡导妇女应在科技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年轻一代的女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