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梁建英的“飞驰人生”: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与中国高铁一路同行
2022-09-28 15:51:00
中国妇女报
记者:姚建

/开栏的话/

十年家与国,十年你和我。“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妇女铭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贡献巾帼力量。本报今日起推出“我奋斗·家国美——时代女性这十年”栏目,展现十年来奋战在各自岗位上的优秀女性的精神风貌。她们初心如磐、锲而不舍,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肩负国家使命中彰显巾帼风采,在与时代同行中赢得出彩人生。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王丹青

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先导段,一辆飞驰的列车上,一群人正在紧张地盯着计算机屏幕上不断上涨的数字。

终于,数字停在了“486.1”。

“最高速度486.1公里每小时!”欢呼声和掌声让原本安静的车厢“沸腾”起来。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速,在中国诞生。

“心情很激动,也有一种(压力)释放后的轻松。”在此之前,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时任中车四方股份公司CRH380A高速动车组主任设计师)和她的团队历经450多项仿真计算、1050多项地面试验、2800多项线路试验,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才换来了这“世界‘第一速’”。但在梁建英的心里,它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实现了我国铁路运营时速从200公里到350公里的突破,“这更是我们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从购买产品到自主创新,我们正在把一项项关键技术牢牢抓在手中!”

如今,距离CRH380A高速动车组成功问世已经过了12年,在这12年中,梁建英又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次次新的“攀登”——2017年,梁建英主持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2021年,梁建英带领团队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梁建英说:“广袤的国土、巨大的客流量、复杂的地貌、国家的支持,你不做到世界最好,就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时代。”

资料图 梁建英 图据央视

从购买产品到自主创新,“满足感”是最大的褒奖

“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终于做出了非常难的数学题,非常有成就感。挫折后的柳暗花明,失败后的苦尽甘来,这种满足感,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从业27年来,梁建英亲身经历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巨变,“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须让自己成为巨人才行!”

在中车四方公司,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我国高速动车组研发转入自主创新阶段时,对于一些技术问题,有的工程师告诉梁建英:“当时外国人交给我们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这让梁建英大为光火。“以后谁再说当初人家交给我们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话,我就让你们写检讨。”(下转3版

梁建英说,中国高速动车组,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产品可以买来,但技术创新能力买不来。”2004年,中车四方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仅用两年时间,中车四方就完成了消化吸收和国内制造,更重要的是,还针对中国铁路特殊运营环境,进行了100多项优化设计,彻底解决了引进的产品“水土不服”问题。

2007年12月,梁建英团队又成功突破空气动力学、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等关键技术,国内首列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成功问世。2008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全面自主创新,研发CRH380A高速动车组。梁建英再挑大梁,担任主任设计师。

与此前的工作有所不同的是,CRH380A最高设计时速达380公里,是当时世界设计运行时速最高的动车组。

为了摸透动车组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动态行为、性能和规律,她带领团队开展了海量的科学研究试验,在全国各地留下了足迹。“试验的时候,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准备,白天跟车10多个小时,晚上还要整理当天试验数据,制定第二天的试验方案。”回忆起那时的经历,梁建英说,“几乎没睡过一个饱觉。”

2013年,“复兴号”动车组研发项目启动,中国高铁又开启了新的征程。梁建英瞄准了高速列车技术的新高峰。

为了拿出性能最佳的车头,她们设计了46个概念头型,从中反复比选,实施了23个工业设计方案,再遴选出7个头型,进行海量的仿真计算和试验,当最终方案出炉时,车头的数据打印成A4纸足足堆了1米多高。

2016年,梁建英带领团队又开始一项新的技术攻关,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为了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从项目启动到成套系统装备下线,梁建英团队历时5年自主攻关,历经1680余项仿真计算、4250余项地面台架试验和500余项线路试验,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幸福感”是最大的收获

“快速、安全、舒适”,这是梁建英用来形容当下中国高铁动车组的词汇。“我一直在想,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周围的人带来多少幸福。”在梁建英看来,不断提升的乘坐体验,就是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为人民所带来的“幸福感”。

但在这背后,梁建英和她的团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挫折。

“高速状态下,要让气动性能优秀,运行阻力就不能太高,气动噪声不能太大,尾车的升力不能太大,我们面临着气动力学方面的许多困难。”梁建英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事实上,当时CRH380A动车组车厢内的噪音指标已经非常优异,比国外动车组都要低。但梁建英团队还是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在“和谐号”的基础上再降低3分贝以上。

别看只有小小的3分贝,在有限的空间和重量的约束下,哪怕降低1分贝,也是极大的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在一个舒适安静的情况下完成旅程”的目标,梁建英团队的试验人员到线路上跟踪采集大量实测的噪声源,以获得更全面的噪声源。随后,“我们去寻找减震降噪的材料,然后再用这些材料做成不同的结构,在实验室做了两年试验来摸索这些数据,根据噪声源、传播的方式,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案才能达到我们的设计目标。”针对不同材料、不同结构,梁建英团队做了3000多种试验,来支撑最终的设计方案,以实现车辆运行过程中车厢内安静的环境。

而当“复兴号”问世时,噪音降低了4~6分贝,平稳性指标达到优级……一项项先进的指标,标注了中国高速列车的新高度。

“我们国家的高速列车感觉非常舒适、非常平稳,主要是做到了两方面,一方面车辆要有好的特性,同时轨道也要有好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梁建英和团队根据车辆的“需求边界”,和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对接,不断探讨、修改、制定时速350公里稳定运行状态下列车的轨道标准和接触供电网的状态。

“中国高铁发展到今天,不是一人之功,也不是一个系统和一个专业之功,而是这个行业相关的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梁建英说。截至2021年12月30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

从技术员到国家创新中心主任,“时代”给予她最好的环境

梁建英第一次亲手设计高速列车是在2006年,彼时,这个34岁的女性入行仅10年。

梁建英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女性身份——我们的肩膀或许并不强壮,但我们的智慧与毅力并不输于旁人。

“我上大学的时候全班有100多个人,女生不到10人。”不仅如此,在铁路行业,女性管理者和设计师也并不常见,更不用说像她这样连续担任重大自主研发项目主设计师的女性。

但在梁建英看来,自己和其他同事并没有太大差别。“在工作过程中,我从来没有把性别分得那么清楚。”梁建英告诉记者。无论是琐碎繁重的“纸上工作”,还是条件艰苦的“线下试验”,梁建英从未因个人原因缺席。“女性虽然体力不占优势,但凡事最怕足够认真和精细化,而这恰恰是女性的优点和长处。”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梁建英说,自己能走到今天,是赶上了国家高速铁路事业发展的好时机,是时代让她有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团队让她获得了攻坚克难的力量。

梁建英本人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铁道科技特等奖、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今年年初,梁建英成为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总工程师、技术带头人再到“国字号”技术研发负责人,梁建英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们这个行业的每一个人对高速列车都是存有梦想的,我们都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智慧放到这个事业中去,用自己的双手设计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高速列车。”如今,梁建英与她亲手设计的高速列车一同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飞驰着,“未来,我们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安全、快速、舒适、便捷的列车,这是每一个轨道交通装备设计师的梦想,我想,这也一定能成为推动我们实现强国梦的动力。”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