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志愿者“清山”行动捡拾垃圾近100公斤 “打卡”山野网红景点别忘环保
2022-09-21 13:43:00
北京日报
记者:孙延安

香山附近的野山是很多徒步爱好者进行户外运动的热门“打卡”地,由于不是开发景区,没有专人进行清理,山路沿途有不少被随意丢弃的垃圾。9月16日是世界清洁日,也是中秋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周末,记者跟随环保志愿者来到香山附近的野山,采访了一次“清山”行动。在10多公里的山路内,志愿者总共清理出近100公斤垃圾。有志愿者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增强环保意识,主动加入清理垃圾的行动中。

志愿者对捡拾的垃圾进行分类后带下山。

缘起

无序“打卡”网红景点带来山野污染

当天上午九点半,100多名志愿者在香山脚下集结整装待发。作为此次活动的领队,“手护自然”志愿者团队组织者“木匠”正在给大家分发垃圾捡拾装备。记者领到的装备里包含垃圾袋、手套、捡拾夹等工具。“木匠”本名刘松,他经常从事徒步活动,有一定的户外经验,出于清理山野污染的初心,这才组织起了“清山”志愿活动,目前活动已经持续了两年。

“清理垃圾其实很简单,有双手套,再带个垃圾袋,就能够把它们带下山。”“木匠”说,社交平台会催生不少网红打卡地,“有时候我们通过网友分享的照片,会看到那些所谓网红景点的风景很好,但大量游客涌入带来一个问题,就是随意丢弃垃圾。”

以香山附近的野山为例,这是条经典户外徒步路线,中间有刘半农墓、观音泉、打鹰洼等景点,每天都有不少徒步爱好者光顾。“但是徒步爱好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会主动把自己的垃圾带下山,有的直接就丢弃在了山上。有人缺少经验,没带垃圾袋却携带大量包装食品,导致一路丢弃。”不仅如此,由于野山没有专门的环卫工人进行清理,很多景点成为游客集中休息区,垃圾越来越多。但凡看到有堆垃圾,就会有更多的人把垃圾丢在旁边,“破窗效应”明显。“木匠”说,这条路线的垃圾被志愿者清理过多次,目前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志愿者正在清掏废弃搅拌机里的垃圾。

行动

“众人拾柴”清出近百公斤垃圾

从山脚下的一处破旧铁门开始攀登,记者跟随志愿者正式开始了“清山”之路。没走多远就看到,山路两侧零散地丢弃着一些纸巾、矿泉水瓶等垃圾,志愿者迅速拿出各自的工具,开始捡拾。“卫生纸其实是可降解的,如果遇到难以捡拾的,我们可以忽略。但很多垃圾都是不可降解的,这是我们重点搜寻的对象。”一名志愿者说,这类垃圾包括烟头、塑料瓶、易拉罐、自热饭盒等。

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向上攀爬,不仅路越来越陡,沿途的灌木丛也很茂密。大多数志愿者对于搜寻山路两边的垃圾还力所能及,再进一步去搜寻灌木丛里的垃圾就困难得多了。“很多垃圾会被扔进灌木丛,捡拾起来相当不容易,但我们都不会放过。”一名志愿者说,夏秋之际植被茂盛,“清山”就会遇到这个问题。记者看到,为了清理草木深处的口罩和塑料瓶,有志愿者钻进了灌木丛,但是旁边就是山沟,只能小心翼翼用捡拾夹将其夹起来。“真希望游客在山上扔垃圾别丢太远,降低捡拾的难度。”志愿者无奈的背后,饱含着更多的期许。为了提醒过往的徒步爱好者,志愿者都会在容易丢弃垃圾的地方或者路口拴上一条绿色丝带,上面写有“请把垃圾带下山”的提示语。

“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活动,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会产生垃圾。”在打鹰洼泉,一名志愿者说。记者注意到,泉水旁边有多处断壁残垣,这也成了一些游客歇脚的好地方,周围有些丢弃的食品包装袋。眼尖的志愿者将杂草拨开,一小堆垃圾赫然出现在眼前,大家迅速将其收进了垃圾袋。

容易歇脚的地方不仅会出现食品包装袋,还会有不少烟头丢弃。在另一处石阶旁,有游客正在歇息,待他们走后,看到周围散落着一些烟头,志愿者用捡拾夹小心夹走。“在山野中吸烟,不仅容易诱发火情,还很不好清理,自觉禁烟真的很有必要。”

记者又跟随志愿者来到一处废弃的搅拌机前。有志愿者告诉记者,先前的多次“清山”活动,他们都发现搅拌机里面堆满了垃圾,也都进行过清理。然而再次来到搅拌机前,情况还是让人吃惊。只见成堆的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将搅拌机里塞得满满当当。靠近搅拌机口的垃圾容易捡拾,可是深处的垃圾一度难以够到。志愿者只好找来一根长棍,爬到搅拌机顶,通过狭小的口,用长棍将垃圾一点点捅到另一侧,再由志愿者将垃圾一点点夹出来。忙活了近半个小时,足足装了四五个大袋子,搅拌机里的垃圾才终于清理完毕。“由于荒山野岭没有配备垃圾桶,很多游客看到这处废弃搅拌机,就会把它当做是一个天然的‘垃圾桶’,后面的游客看到里面有垃圾,也会往里面扔,日积月累,这里就成了垃圾站。所以,我们一直提倡要把垃圾带下山。”

因为携带的工具有限,对于中途遇到的一些诸如泡沫塑料或者废弃家具等体积过大或者过沉的垃圾,志愿者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类垃圾比较少,但是也有,有的可能是附近村民丢弃的。对于处理不了的垃圾,我们会反映给相关部门,请他们协调处置。”“木匠”说。

下山后,志愿者对所有的垃圾进行了称重,在12公里的山路上,大家总共捡拾了97.22公斤垃圾,明显低于前几次在同一条路线清理出的垃圾重量。“对我们来说,捡不到更多的垃圾是好事,我们希望以后的垃圾数量会越来越少。”

期待

更多游客加入环保行动

“我们是保护自然的好少年,你们也要爱护环境,别乱丢垃圾。”在一处山泉旁边的大石头上,几名游客将食品摆了一地,正在吃东西,“清山”队伍中的一名小志愿者走上前去,用稚嫩的童声发出善意的提醒,逗乐了大家。“我们肯定会自己带走。”吃东西的人群里传来了这样的保证。参加此次活动,记者最大的感触就是,“清山”本身也是一种宣传,通过志愿者的实际行动,越来越多的人深受感染,不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还纷纷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投入到环保行动中去。

参与“清山”活动的志愿者中有不少都是孩子,天真无邪的孩子有天然的感染力,无论是捡拾垃圾的积极性,还是劝阻不文明游客,都给成年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下次也会带着孩子,告诉他不要在山野乱丢垃圾,还要带着他像你们一样捡拾垃圾。”一名游客说。

“一路走下来我们也看到不少垃圾,能不能给我们几个垃圾袋,下山的过程中也捡捡垃圾。”记者在行进途中目睹不少游客被志愿者的行为所触动,主动向志愿者索要垃圾袋,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其中。同时记者也发现,有些游客自带了专门的垃圾袋,自觉地把垃圾带下山。

“‘清山’活动贵在坚持,我们希望能通过一个队伍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增强环保的意识。”“木匠”告诉记者,前两年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好几天都没多少人报名。如今,环保意识愈发深入人心,每次的“清山”活动招募往往一发出链接,报名很快就超额了。“如果有人一直扔垃圾的话,捡拾就没有意义,解决不了问题。捡拾垃圾说到底只是一种补救措施,我们更希望从源头改变大家的行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在山野乱扔垃圾的危害,从自我做起,不乱扔垃圾,把自己的垃圾带下山,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本报记者 孙延安 文并摄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