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初高三考生居家冲刺先过心理关
2022-01-07 10:12:01
北京日报

  中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初高三学生的复习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疫情下,经历了居家学习、返校复课、再居家学习的过程,考生和家长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焦虑。今天,我们请专家通过案例为考生和家长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疏导。

  案例一

  孩子缺乏自律能力怎么办?

  初三女生小贝在校学习时,受班里良好学习氛围的影响,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长认为她是考示范高中的料。此前居家学习的小贝学习不够自律,学习状态松散,一模成绩明显下滑。返校复课后,她学习状态有所回升。此次再度居家学习,小贝担心自己因不够自律而再次出现状态下滑。

  分析与指导

  用他律代替自律

  中考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出现一定的心理波动很正常。这名考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学习自律及考前情绪调节。疫情期间居家备考,很考验考生的自律能力,自律强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抗干扰性强,善于自我规划,能够自我管理、克服困难完成考前复习计划,这种积极学习体验能引发积极情绪,增强考前自信。相反则容易陷入不自律引发的消极情绪旋涡中。

  如何进行调节预防呢?首先,排除过多的思绪杂念,让自己更加专注高效。在复习过程中产生杂念,或者对学习状态不满意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想法和情绪,这时可以用深呼吸、冥想等方式集中注意力,及时回到现实中来,把注意力放到复习的知识上,用积极行动给自己的情绪带来正反馈。其次,承认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居家复习环境缺乏同伴影响和老师的监督,面对手机、电视、零食、闲书等诱惑,不要刻意回避,要承认诱惑,预设一些延迟的策略,如完成某个目标后,给自己即时奖励。尝试每天做出小改变,和自己比较,和自己所谓的“诱惑”对质,看清事实,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等。第三,调动资源,善用他律。可以通过家庭公约、同伴互助、老师监督等形式,填写复习任务反馈表,定期汇报复习的任务进展,用他律代替自律,及时正向自我鼓励,稳定备考状态。

  案例二

  孩子不会管理时间怎么办?

  初三学生小李学习非常刻苦,对自己要求也很高,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稳步前进的状态。再度居家学习后,他给自己制定了高强度的学习计划,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都有具体安排。然而,刚坚持两天,就感到异常疲惫。第三天,小李因为被几道数学题“绊住”,未能在计划的时间里完成当天的数学作业,导致当天熬夜才勉强完成一天的复习计划。此后,复习时不时就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总是需要熬夜。由于过度疲劳,经常在复习过程中打瞌睡,注意力无法集中,这又影响了他的复习效率。现在小李白天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晚上又因为复习进度不如意而睡不着,陷入了恶性循环。

  分析与指导

  科学制定学习目标

  备考阶段对于考生来说非常关键,科学有序的复习能够帮助考生取得良好的成绩。这名考生意识到了最后复习阶段的重要性,也有充分的信心,但是他的时间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复习效果大打折扣。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任务管理,该考生之所以会出现复习两天后效率下降的情况,主要是因为自己规划的复习任务太过繁重,计划持续执行的难度太大。

  最后的考前复习,既是冲刺阶段,也是蓄势阶段。考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作息规律,不可太过劳累。日常学习是平均用力,而考试状态则是集中发力,考生要有意识地实现个人精力最充沛的时段与考试时段重合。科学的学习计划应该是适量的学习任务,以及部分调整与机动时间来应对意外情况,否则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在此提醒考生,最后的复习阶段要保持学习节奏张弛有序,保持充沛的精力,避免在复习阶段长时间出现过度疲劳的状态。

  案例三

  孩子考试前焦虑怎么办?

  高三女生小雅学习成绩中等,本来学习压力就大,再加上家长对她的期望值过高,有时她会出现无名的烦躁、失眠、食欲下降和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经历了居家学习——复课——再次居家学习的变化,加上高考的临近,小雅更加手忙脚乱,越来越焦虑,无法专注地投入学习。

  分析与指导

  启动积极自我暗示

  在疫情加高考这样的特殊时期,这名考生面临高考、父母高期待等多种压力。这些压力叠加在一起导致她出现了焦虑、紧张、担忧、烦躁的消极情绪,引起了失眠、食欲下降等生理反应,进而影响到她的认知和学习效率。

  考生面对多重压力,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接受焦虑,学会带着焦虑去复习。我们无法改变外部变化不定的环境,要学会伴随着焦虑去生活、去学习,安静下来想一想,在焦虑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来缓解焦虑,并想办法伴着焦虑进行复习,避免消除焦虑的急切心理,把精力过多消耗在抗拒焦虑上。焦虑的时候可以做腹式呼吸练习,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其次,启动积极的自我暗示,做出合理期待。考生应以努力、积极的心态迎考,认识到考试是自己的事情,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这样想会对自己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给自己鼓励、给自己坚定的信念。第三,面对考试的紧张心理,考生可以多回忆自己的成功经历和经验,增强信心,唤起当时良好的心理状态,借鉴当时的应对方式。

  案例四

  孩子成绩下滑怎么办?

  在居家学习期间,高三女生小张采取的策略是巩固优势学科,暂时搁置自己不擅长学科的方式。她每天晚上都要背政治,一直背到很晚,为了确保政治得分,她甚至不断重复复习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然而,小张在自我检测中发现,自己的政治成绩并没有明显提升,客观题的正确率和原来基本保持一致,而主观题还没有以前答得好,一着急她还常出现大脑空白的情况,有的时候需要好长时间才能回忆起前几天背过的知识点。而且,由于她对不擅长的数学未进行太多复习,忽然感觉数学练习开始“手生”了,数学成绩也在下降。小张非常郁闷,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各科成绩却不断下滑,不知该怎么办。

  分析与指导

  执行合理的复习策略

  理科多做题,文科多背书,是考试前考生常用的复习策略。这名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有一个误区,就是把过多精力投入到自己擅长的科目上,对于不擅长的科目放任不管,这样的复习思路是不可取的。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规划,这个规划要囊括居家学习开始至升学结束这一整段时间,从而进行按部就班地复习。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不太熟悉的知识要合理分配时间。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采取闭目翻书的方式,快速地回忆课本上的内容。如果在闭目翻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知识回忆不起来了,可以再打开课本进行重点复习。对于不太熟悉的知识,考生需要明确相关知识点的原理以及自己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再做题和背书,这样才能确保把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吃透,从而提高成绩。

  案例五

  与孩子沟通不畅怎么办?

  高三男生小王居家学习后老是玩手机,家长一收手机他就急。家长曾尝试带他做点其他的事,比如出去遛弯、一起做饭等,可小王根本不理,整天在自己屋里待着。家长多次尝试交流不成,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束手无策。

  分析与指导

  家长要学会助力不添乱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在疫情和高考的双重压力下,家有高三考生,对家长和家庭都是一种考验。这位高三家长面临的是自己的心理建设问题,家长拥有平稳心态才能对考生产生积极影响。

  如何才能做到助力不添乱呢?家长需要做好自身心理调节。首先,家长要管理好自身压力,克服急躁。家庭中情绪会“传染”,父母急躁,孩子就容易急躁,所以家长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保持情绪平稳、放松。同时,家长要保持考前家庭的正常作息,不要想着考前为孩子做更多事,越是在行动上表现出过分重视高考,越容易引发孩子的不适。家长不妨寻求自己的社会支持,将压力向朋友进行倾诉,保持好自己的平稳状态。其次,了解孩子需求,有效沟通。高三学生本就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自主性增强,情感外部表现不明显,加上高考升学压力,亲子沟通更容易存在障碍。家长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理解孩子的困境,多给予孩子积极正向暗示,营造积极的家庭心理环境。这种暗示不仅是语言方面的鼓励,还包括微笑的肯定、鼓励的眼神、拍拍肩膀、轻轻拥抱等。

  学校做法

  共性和个性心理辅导同步进行

  在最后的居家复习阶段,各学校加强了对初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助力他们顺利参加考试。

  十二中心理老师李春花介绍,该校已重启此前居家学习时的线上导师制,将高三年级学生组成多个“追梦小组”,每组7至10人,每个小组配备一位“追梦导师”(由班主任、学科老师和心理老师担任),追梦导师带领组内的追梦人,通过分享、连线、询问、约定等方式深度互动,精心守护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继续开展个体心理辅导,高三学生可随时向学校的三位心理老师进行预约。此外,学校心理老师还在第一时间梳理了市、区级可用的心理援助渠道和多份权威心理自助资料,及时发给全体高三学生和家长,并针对当下高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应试需求,开发了《备考中过度焦虑怎么办?》《备考中紧张不起来的5种表现与应对》《考场上,如何应对突发心理状况》等系列心理微讲座,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

  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德育主任张丽艳介绍,再度居家学习后,该校心理老师整理并下发了“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心理状况摸查”的调查问卷。通过排查,发现有个别学生出现轻度焦虑、情绪消极、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心理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制定出了个性化疏导方案。与此同时,学校也在关注家长的焦虑情绪,通过家长学校“空中课堂”开设了积极情绪、良好沟通、时间管理等内容的公益讲座。

  

  

  

  

  

  

  插画:琚理 供图:视觉中国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