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北大有关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调查显示:孝敬父母指数女儿比儿子高18%
2021-11-05 15:52:27
北京晚报

周末中午,小松带着老婆孩子,从西三环的家中出发,直奔老家房山良乡。年长的父母此时厨房里忙活着,准备小松打小最爱吃的贴饼子、焖酥鱼。车刚上京港澳高速,电话响了,是妹妹小雨打来的。

“哥,你稍微赶着点儿呗,难得回来一次,还不积极,再不来,我把你鱼都吃了。”“好好好,你周周都回家,还馋这口儿哪?我马上到。”这就是小松和小雨的日常。哥哥小松工作繁忙,一般一个月左右或者节假日才能回一次良乡老家,而妹妹小雨则每周都能回去陪一次父母。

据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发现,与成年儿子相比,女儿孝敬父母的指数高18%、与老年父母情感关系好的比例高44%。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毅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经研究,养育女儿在老年得到的回报比养儿子要高得多。同时他也认为,应鼓励支持成年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近邻居住,既有利于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在生病时得到适当家庭照料,还可以在不生病时向子女孙子女提供帮助,促成老人和晚辈“双赢”。

未来达2.1倍

农村人口老化程度高于城镇

良乡,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的大规模开发,作为房山区的核心区域,良乡早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卫星城。但在小松小时候,良乡跟北京城区还是有明显的差别。“以前良乡,包括房山都是属于河北的,连家里老人说话口音都跟北京城里的有点区别。”

像很多在良乡一起长大的发小一样,小松和妹妹从高考以后,就一直在北京城里上学、工作,把家安在了城里。

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年轻人有从农村流向城镇、从城镇流向中心城市的趋势。2010年农村与城镇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0.1%与6.7%。经科学推测,如果假定2010年普查得到的农村向城镇迁移人口绝大部分是年轻人的年龄结构分布不变,2050年农村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高达46.4%,等于城镇的2.1倍。

我们的家庭人口预测还表明,如果假定当前的农村人口迁移年龄结构保持不变,2050年我国农村65岁及以上“空巢”老人占农村总人口比例将高达26.1%,等于城镇的2.9倍。

比例高达44%

女儿与父母情感关系更好

小松和小雨的回家团聚,让爸爸妈妈喜上眉梢。老两口忙了一大桌子菜,一家人其乐融融聊了很久。临走的时候,爸妈还有点不舍,妈妈特意嘱咐小松,没事就多回来看看。“每次都是这样”,小松说,“我自己确实比妹妹回家的次数要少一些,平时手头上的事确实有点多,也没办法。”小松觉得,妹妹作为女性,确实心思比自己细腻很多。另外,岳婿关系相对来说比婆媳关系好处理一些。

北京大学“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表明:与成年儿子相比,女儿孝敬父母的指数高18%、与老年父母情感关系好的比例高达44%。

儿女双全但生活不能自理老年父母对于女儿女婿照料的满意度要比儿子儿媳高67%。平时与女儿/女婿交流最多的老人三年后认知功能显著下降风险比平时主要与儿子/儿媳交流的老人低16%,死亡率低7%。

以上养育女儿在老年得到的回报优于儿子的差异在统计上显著、而且养育女儿回报率更高这一现象,在农村比在城镇更明显,在高龄老人人群比低龄老人人群更明显。

未来降到7.6%

我国传统三代家庭正在分化

小松和小雨把家安在北京城里以后,实际上,就从一个大家庭分成了三个小家庭。

“以前小时候,家里人很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还有妹妹,在一起吃饭都有一大桌子。现在,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才会有这么多人,那种热闹的感觉一年也只能体会到有限的几次。”小松说,以前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居住,除了热闹,相互间也有个照应。不过现在通讯发达、交通条件改善,家庭成员之间可以更快速跨越地理上的距离。“现在有什么事,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就能联系上,说回去就回去,也快。”

由于生育率大幅下降,离婚率快速上升,结婚率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带来人口大量迁移,许多年轻人远离父母异地就业等综合因素影响,传统的三代同堂模式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而逐渐削弱。

在人口增长放缓的同时,家庭户数却较快增长。传统的三代家庭在分化,而一人户、一对夫妇户等小家庭快速增长。据预测,从2030年左右开始,一人户家庭将取代一对夫妇户而成为仅次于二代户(一对夫妇和孩子)的第二大家庭户类型。同时,我国三代家庭户比例在1982-2000年间基本持平(19-20%左右),而2000年以后萎缩,从2000年的20.9%下降到2010年的17.7%,如按当前发展趋势,今后将持续大幅度下降到2050年的7.6%。

显著改善40%

和子女同住老人认知能力更好

根据“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大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控制相关协变量后,与空巢老人相比,和子女同住或近邻居住的老人认知功能显著改善40%,自评健康良好可能性明显升高32.4%,生活满意的可能性大幅提高54.8%。

多与子女沟通,从年轻人那里获取新鲜的信息,可以有效延缓老人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性衰退,并避免老人因孤独空虚引发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显著改善心理和生理健康。

对小松来说,聚少离多,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实,但他也在考虑将来。

“最理想的情况,肯定是,一大家子,都住的别太远。包括我岳父岳母那边,我妹夫那边的老人。但是,要在北京实现这一点,客观条件上难度太大。现在,只能更加努力工作,多做积累,看看以后能不能大家都住的再近一点,能经常享受团聚的幸福感。”

家务减少10小时

子女与老人互助可实现双赢

北大调查数据显示,一起居住或者近邻居住,不只是对老人有利,子女与老人同住还对子女有益。

相对于与父母分隔较远居住的女性,与父母一起居住或近邻居住女性的家务时间每周明显减少近10个小时,就业可能性增加23.1%,女性就业者每周工作时间增长9.4小时,男性就业者每周工作时间增加6.2小时。与父母同住(或近邻)女性自评健康良好可能性上升19.8%。

相对于西方“个人独立至上”的思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三代同堂或近邻居住模式,是一种双赢模式。

曾毅告诉北京晚报记者,可以借鉴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对三代同堂和近邻居住家庭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并在购买和租用政府补贴住房、适当减免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给予照顾和优惠。重视与大力发展社会养老的同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家庭养老优良传统,鼓励支持成年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近邻居住(如复式单元公寓房)。老人与子女同住或近邻居住既有利于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在生病时得到适当家庭照料,还可以在不生病时向子女孙子女提供帮助,促成老人和儿孙晚辈“双赢”。

鼓励支持成年子女与老人同住或近邻居住,既有利于应对人口老化严峻挑战和改善家庭福祉,又可以减少因小家庭户数大幅增加而导致的能源消费较快膨胀,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孙毅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