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冬病夏治三伏贴,敷前注意看禁忌
2021-12-10 10:12:20
北京日报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外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以治疗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哪些人群适合贴敷,有何禁忌及注意事项。

  激发阳气以增强御寒能力

  三伏贴以中医“天人相应”思想为核心。中医学认为,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因此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有差异。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体内的阳气不足,同时又受到外来寒邪入侵。还有部分患者不仅阳气不足,体内还有寒湿病邪潜伏,遇寒则易诱发疾病。

  也就是说,机体阳气不足为发病的根本原因,外来寒邪为诱发因素。“冬病夏治”针对这类疾病的发病病因,利用“三伏”期间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盛的特点,进行扶助阳气的治疗。具体方法是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体的阳气,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增强抗病御寒能力,达到少发病或不发病的目的。这即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适宜贴敷的病种及人群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三伏贴主要适合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者,且患有在秋、冬、春季节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针对以下几类疾病。

  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过敏性鼻炎;

  3.小儿及老人(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贴敷期间,忌食辛辣、生冷、腥膻、刺激之品,如鱼虾、海鲜、猪头肉等,忌食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并戒烟酒。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洗澡等,贴敷后尽量不要过度活动。贴敷后局部起水疱者,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并避免出汗或局部沾水,以防感染。揭药膏时,手法宜轻,以免损伤皮肤。

  需要注意的是,下列情形不宜使用此法:有发热、咳黄痰、肺部感染、经常咯血者;贴敷处的皮肤有外伤者;阴虚火旺、阳盛者。

  贴敷持续时间视年龄而定

  传统贴敷时间为初伏、中伏(及闰中伏)、末伏每伏的第一天开始,现在为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以贴敷,每伏贴3次,一般以晴天的10时至16时效果为佳。今年的“三伏”为40天,初伏(7月11日-7月20日)、中伏(7月21日-7月30日)、闰中伏(7月31日-8月9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不同年龄者贴敷的时间长短不同,参考时间为:2-3岁贴敷1-1.5小时;3-6岁贴敷1.5-2小时;6-10岁贴敷2-2.5小时;10-14岁贴敷2.5-3小时;14-16岁贴敷3-3.5小时;16-18岁贴敷3.5-4小时;成年人贴敷6小时。

  (作者单位:北京市隆福医院)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