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探索“一核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模式
2023-05-24 16:09:33
北京日报

曾经京郊的首个亿元乡镇,如今转型为设计小镇,乘着副中心建设发展的东风,张家湾迎来镇域风貌巨变的同时,基层治理的“里子”也打磨得更加精细。上个月,张家湾镇已连续12个月市民热线接诉量未进入全市前十,顺利退出市级治理类街乡镇名单,基层治理水平向副中心高标准看齐、迈进。

小镇转型带来新课题

张家湾地处通州区腹地,是一个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乡镇。上世纪80年代,这里工业兴盛,成为京郊第一个亿元乡镇,高峰时拥有企业2000余家。2016年以来,随着通州区升级成为城市副中心,张家湾也迎来了打造设计小镇的角色转变,过去的一座座老旧厂房改造为未来设计园、时尚现代展厅等,充满活力的设计小镇加速崛起。

然而,张家湾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却没能及时跟上,再加上近些年疏解整治促提升、园林绿化、棚改拆迁、美丽乡村等工作开展较快,引发了大量关于农村管理、城乡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诉求。2019年,因多次诉求量进入全市前十,张家湾镇在当年7月被纳入市级治理类街乡镇。“这与副中心的定位格格不入。我们定位为设计小镇的同时,也是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相应的治理能力要对应匹配,才能满足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张家湾镇党委书记邹海涛表示。

2022年,通州区启动“基层治理年”,大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2022年底,城市副中心基层治理五年行动计划发布,通过实施“九大典范工程”,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基层治理模式。“这为我们提供了目标和参照,经过仔细找差距、查问题,我们梳理出过去基层治理存在人员配备场地设施不完善、流程机制不细致不精准、深层次历史遗留问题研究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对此,我们逐一研究对策着力解决,将接诉即办作为民生‘一号工程’,完善队伍建设和制度创新,加速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邹海涛说。

创新接诉即办根治问题

有了目标和动力,张家湾镇上上下下迅速动了起来,镇党委首先开展“鉴事 见人 建情”主题实践活动,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加速思想转变。针对人员力量不足,镇里优化岗位设定,调派精兵强将前往关键岗位;针对流程机制不完善,镇里制定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压实责任、高效处置……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张家湾镇接诉即办工作高效运转起来。

政府大院里孵化的优质服务,很快送到了社区乡村。在距离镇政府约10公里的后青山村,村民欣喜地看到,村庄过去破旧不堪的水泥路变成了平整开阔的柏油路。张家湾镇市民诉求处置中心负责人张慧慧告诉记者,过去镇里也接到过后青山村民关于道路破损的诉求,但是应对办法基本都是小修小补,类似问题时有反复。开展接诉即办改革创新之后,镇里想方设法根治问题,最终通过在后青山村试点美丽乡村建设,将道路破损问题彻底解决。

后青山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将精细化治理理念融入其中,让百姓参与基层治理,共建美丽家园。结合镇里开展的“有事没事转一转”实践活动,后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继刚经常来到村民身边,充分了解大伙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让村庄完成美丽乡村各项建设的同时满足大伙的实际需求。

引入多元力量共解难题

2022年3月,张家湾镇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础上,揭牌成立了“一核多元共治中心”,引导通州区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区检察院联络室、枫桥式公安警务室、区政协专家工作站、毕金仪工作室、春燕社会工作事务所、老赵工作室等专家学者律师顾问团队入驻,以多元力量帮助化解群众矛盾,主动开展法律咨询、心理疏导、诉前调解等服务。

今年2月,为解决小北关村饮水机商家拒绝维修设备以及拒还水费问题,通州区法院张家湾法庭组织立案员开展巡回立案来到村委会门口。“法院工作人员大老远跑来替我们解决问题,不出村就能立上案,真是太方便了。为了水卡的事跑过腿、打过电话,现在终于看到眉目了。”小北关村村民吴先生说。

引入多元力量的同时,张家湾还积极拥抱科技赋能,开发上线了“湾事通”小程序,市民通过扫码即可实现诉求上报,随即纳入镇级平台统一派单处置。自“湾事通”小程序上线以来,已累计处置群众反映诉求、需求1400余件。“湾事通”小程序还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服务,市民可通过“点单”方式预约参与法律咨询、心理援助、矛盾调解等。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条‘一核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承接多元力量下沉服务,完善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体系,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邹海涛说。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