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办公场所怎样应对新冠肺炎
2021-11-19 16:33:04
北京日报

  在疫情防控期间,人员相对密集的办公场所是重点防控区域之一。防控重点在于日常预防和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的科学应对。

  办公距离建议保持1米以上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办公场所的日常预防工作主要从以下12个方面进行。

  1、建立个人健康申报制度。如员工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不要带病上班,应及时就医。

  2、办公场所入口设立体温检测点。出入办公场所人员应检测体温,体温超过37.3℃不得入内。

  3、办公场所内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首选自然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确保办公场所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5、公共物品及公共区域(地面、走廊、卫生间、电梯等)定时清洁消毒。

  6、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运垃圾。

  7、同一办公空间内有多人时,建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保持适度距离(提倡保持1米以上距离)。

  8、保持手部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用手捂之后、饭前便后,应用洗手液(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9、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手绢等遮捂口鼻,防止唾液飞溅,无纸巾、手绢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随后,立即用清水清洗双手或用免洗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10、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避免久坐。

  11、疫情流行期间,建议尽量通过网络采用远程视频、电话等方式召开会议。建议原则上不召开、延期或减少召开集中会议。

  12、集中供餐的单位,建议采用分餐制、错峰就餐等形式,避免聚集就餐,并加强对餐具的消毒及管理。

  疑似病例同室人员应隔离

  如果办公场所出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要科学应对,单位负责人应主动报告所在地区卫生健康部门,并配合开展现场调查和消毒等工作。

  1、病例排出的污染物(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及其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如办公室区域地面、桌椅、个人物品等,需在卫生健康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终末消毒。

  2、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共同工作者、同室人员,或其他经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后确认为符合密切接触者的人,需进行14天隔离医学观察。如疑似病例经实验室检测排除,则其密切接触者可停止隔离返回工作岗位。

  3、立即关闭病例所在区域对应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对其进行强制清洗消毒。(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延伸阅读

  口罩戴哪种根据风险而定

  佩戴口罩是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方式之一。不同人群佩戴何种口罩产品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成年人且无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选择哪种口罩产品根据所工作的场所或所去的地方而定。如果去空旷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其他情况则需要判断相应的风险级别。

  高风险者

  直接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对确诊或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医师。

  工作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在对感染患者进行急救和从事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查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用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

  较高风险者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医师;疫情相关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这类人群应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

  中等风险者

  普通门诊、病房的医护人员;火车站、公交车、超市等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从事与疫情人员相关的行政管理、警察、保安、快递员;居家隔离人员或与其共同生活的人员。

  这类人群请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较低风险者

  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区的人员;室内办公环境的工作者;医疗机构就诊(除发热门诊)的患者。

  这类人群请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低风险者

  居家居民;通风良好工作场所的工作者。

  这类人群可以不戴口罩。棉纱、活性炭和海绵等口罩也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

  还需要注意的是,高风险者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上厕所脱下防护装置后,再次穿上防护装置时;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时,都要更换口罩。较高风险者可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使用口罩,但在接触高度疑似患者后,或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口罩。中等风险者、较低风险者、低风险者在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应及时更换口罩。

 

bjwomencode

我来说两句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发布评论